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陈嘉庚先生创办教育的经历说明:现代教育对加强移民社会的内部团结和与其他社会的联系,即社会纽带,具有重要的作用;移民接受的教育决定了选择哪一种社会纽带的自由。但是,在不同的移民社会,由于所受教育不同,形成的社会纽带和选择社会纽带的自由也是不同的。现代教育的发展将为移民提供更多的选择自由。  相似文献   
12.
新加坡和中国关于东南亚研究的两种不同观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加坡和中国从各自不同的观点来对东南亚进行研究,已经成为一个事实。对两种观点加以比较,将是一项有意义的对比研究,这不仅是因为两个国家的幅员差别悬殊,还因为它们一个是在该地区之内,另一个则在地区之外,从而导致它们过去几个世纪的经历大相径庭。新加坡的人文科学状况是否有点像一个六神无主优柔寡断的受英国教育者,一旦新加坡不再成为英国殖民地就茫然不知所措?而中国的观点是否有点像一只蜷伏在地注视着学飞小麻雀的猫?  相似文献   
13.
二战后由美国等西方国家所创立的国际制度仍是当前国际秩序的基础。长期以来,国际社会不断要求中国遵守国际秩序下的各种规则。从历史的视角观察,中国对国际秩序及自己的地位的认知发生了变化。这其中既有中国历史传统文化的因素,又受到与外界互动的影响。中国有关世界新秩序的认识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威胁到要彻底改变中国人曾有的对于世界的认知,同时,每个阶段似乎又都引导着中国人更好地调整自身以应对外部压力,并向新的世界观挑战。要想对建设一个真正具有吸引力的、和平稳定的国际秩序有所贡献,中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14.
当我首次听到即将召开一次东南亚历史编写工作学术研讨会时,我就立刻想起这一课题的首创著作D·G·H·霍尔编写的《东南亚历史学家》(伦敦、1961年版),以及这部书在六十年代所引起的争论。特别是,我知道我们从《东南亚历史学报》发表的一些文章,以及该地区在1960到1961年(新加坡和马尼拉)、1964年(香港)和1968年(吉隆坡)向亚洲史国际会议所提交论文中,已经了解到一些进展情况,有助于我为《社会科学国际百科全书》(1968年)撰写关于编写东南亚史工作的文章。但是直到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