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276篇
中国政治   8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伟人周恩来毕生亲民、爱民。他在童年、少年如此,长大成人后如此,当上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是如此。甚至,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如此。台湾有位作家在周恩来逝世后不久,写了一本《永远的总理——周恩来》的书,他在解释书名时说:在大陆人民的心中,只要提到周恩来,无论是他生前还是去世后,总还习惯地称他“周总理”。这大概是唯一由亿万人民授予他“永远的总理”这一称号,也是世界上唯一获此称号的政治家。  相似文献   
262.
见证周恩来“蓝天情思” 第一次见到王伏林老人,是为纪念周恩来的94诞辰。那天到场的有周恩来的亲属和生前身边工作人员、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组的研究人员等50多人。听介绍的人说,“王伏林同志,1951年到1958年,1964年到1966年两次出任周总理的秘书,负责经贸工作,是周恩来大秘书中较为年轻的一位。”我望着王老那和善的面容,微笑的神仪,心里充满了敬意。  相似文献   
263.
1998年的2月底 ,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等为了纪念伟人周恩来的百年诞辰 ,特意来到江苏周恩来的故乡淮安 ,在周恩来纪念馆前举行了一场大型广场文艺演出。参加这次演出的有许多新老艺术家。当由王铁成扮演的周恩来走下台阶 ,与众多演员一起演出周恩来1975年9月30日最后一次主持国庆招待会的场景时 ,台上、台下群情激动 ,有的甚至泣不成声。这时台上一位年逾花甲的女演员在王铁成扮演的周恩来尚未出现时深情地回忆说 :“当年我参加周总理的国庆招待会时 ,才三十多岁 ,如今……”她哽咽着 ,再也说不下去了。她 ,就是著名电影…  相似文献   
264.
在许多电影,电视,录音和众多文字材料上,人们常常听到或看到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的录音或图像。其实,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并没有说“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这句话。  相似文献   
265.
1997年9月4日《文摘报》第五版刊载一则摘自《工人日报》1997年8月29日的《中国报头书法的艺术魅力》的文章.文章第二节说:“报头大都为名人所题,一个报头就是一幅精美的书法艺术作品,如周恩来所题的《参考消息》,……”其实,《参考消息》的报头并非周恩来所题.笔者手头收藏有一张剪自于1992年6月21日《人民日报》的资料卡片.卡片上的文章题目叫《参考消息报头的由来》,署名为“参考消息编辑部”.该文说:“《参考消息》报头的四个字是从鲁迅的手迹中集成的.”有关文章如下:“1956年12月,《参考消息》筹备改版,确定从1957年3月1日起正式扩大发行.筹备工作中的一项任务是设计报头,是请人题写呢还是从名人手迹中选拼?有关同志作了各种设想,最后决定从鲁迅手迹中选集.‘考’、‘消’、‘息” 三个字很快就找到了,唯独‘参’字难觅.后来终于在鲁迅的一封书信手稿中所提到的一个人名里找到  相似文献   
266.
2002年9月25日下午,突然传来周尔辉逝世的丧讯。那一夜,我泪眼模糊,总难入眠:周尔辉是开国总理的侄儿,省厅级干部,我是一介平民,却被他生前作为“好友”输入电脑,遗言邀我去参加他的后事。仅此一点就足以说明,在周尔辉的身上,也有着他伯伯周恩来的遗风:平易近人。  相似文献   
267.
2003年7月12日晚上,大雨滂沱。我打开电视机,竟传出了那撼人心灵的哀乐声,屏幕上出现了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正在向逝者告别的画面,“张爱萍同志告别仪式”的横幅出现在我的眼前。我再也坐不住了,不由自主地走进我的书房,找出备用的电报纸,冒雨去邮局向他的秘书贺茂之同志发去了唁电……我在周恩来纪念馆工作的十年里,曾四次向张爱萍将军求助,“四事”如意。而今,老将军走了,怎不令我深深地怀念!一求张老:确定一件国家一级文物那是1992年初的一天午饭后,我在成堆的信件中,发现一个寄自江西吉安市工商行大桥工商所的白色小信封,写…  相似文献   
268.
钱毅的老家在安徽芜湖,1928年举家迁居上海.1941年在抗日战争的连天烽火中,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却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就在那一年,钱毅的父亲钱杏邮带着全家从上海来到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苏北,全家参加了新四军.钱毅时年17岁.  相似文献   
269.
秦九凤 《传承》2004,(1):24
我原本是江苏省淮安市席桥镇的一个普通农民,建国后读了点书,又因学校停办而回乡务农;但酷爱写点小东西,新闻、小故事、田头说说唱唱什么的都能写几句。为此,1957年我就开始发表新闻作品,1963年就当上了《新华日报》农村版特约通讯员。可“文革”一开始,我就被“罢官”了,原因是“社会关系”不好,“政治上基础不纯”。好在我祖辈种田为生,已习惯与黄土地、老黄牛打交道了。唯一“死不悔改”的是,我仍一如继往,坚持写写划划,一年到头从不间断。在那“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岁月里,尽管我能做一点事,却总不让我做。我当过民办教师,当了一年半,学…  相似文献   
270.
2008年5月29日,一位身着黑底印花上装的老人来到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在周恩来汉白玉塑像前深情地回忆着43年前她在新疆石河子见到周恩来总理的幸福情景。这位老人名叫李正兰,今年已经68岁了,她原是淮安市楚州区钦工镇建华村人。1959年支边去新疆,后随丈夫孙子俊回湖北应城定居。这次是专门在丈夫孙子俊和妹妹李霞、妹夫任良荣的陪同下回老家参观瞻仰周恩来纪念馆和故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