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2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6篇
中国共产党   12篇
中国政治   18篇
政治理论   12篇
综合类   1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时代特征和历史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共运已经突破“统一性”和“国际联合”的传统战略,形成了强调“民族特色”和“独立自主”的新战略。实现历史性转折,改革创新是中心环节,理论创新是前提和关键,同时必须树立新的哲学思维和世界眼光。  相似文献   
22.
肖枫 《前进论坛》2011,(8):31-33
日前,吴邦国委员长在全国人大会上宣布"中国不搞多党轮流执政",这不能被简单地解读为"中国不搞多党制"。事实上中国不是一党制,也不搞西方的多党制,而是实行一种独具特色的多党制。从世界范围看,中国的这种政党体制是很有特色和优势的,我们决不能妄自菲薄。  相似文献   
23.
世界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世界经济“全球化”,既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客观要求,又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向全球扩展的产物,因而同时具有反映目前世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两重性。它虽是一种进步的历史趋势,但给不同的国家带来的利弊得失是不均等的。人们没有选择何种“全球化”的余地,但完全可从本国实际情况和国家民族利益出发,决定本国参与“全球化”的战略策略和方针政策以争取获得利大干弊的效果。  相似文献   
24.
一、美国战略重点在哪?苏联解体,华约解散,美国原来的战略对手消失了。关于美国战略重点在哪里,几年来有各种不同说法。近一年多来的事实表明,美国的战略是“欧亚并重”,其战略重点既不存在从欧洲东移问题,也不仅限于欧洲,而是在整个欧亚大陆。美国主要的战略盟友和对手都在欧亚大陆,所以其战略重点不能不放在欧亚大陆。这样,有三个相关的问题要解决:第一,美国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调整,其深层原因是什么?第二,这是属于什么性质的调整,是否意味着冷战又开始了,和平与发展的趋势要发生逆转?第三,美国是否已决定联合欧日对付俄…  相似文献   
25.
肖枫 《党建文汇》2001,(2):28-29
苏东剧变这一震惊世界的重大事件,决不是某一两个因素所致。实际上,它是这些国家长期积累潜伏着的各种矛盾和危机,在新的条件和环境下恶性发展和总爆发的结果,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诸多的因素中,西方的“和平演变”得手和这些国家的“改革”变成“改向”是两个重要的直接原因;政治经济体制僵化造成经济发展滞缓和执政党陷入深刻危机严重脱离群众是两个深层的根源;  相似文献   
26.
肖枫 《党建文汇》2001,(1):26-26
为给基层党课提供新材料,回答市场经济条件下遇到的新问题,本刊从今年第一期开始开辟“党课参考”一栏.对讲好基层党课从内容到形式进行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27.
28.
苏联解体,归根结底是苏联人的事。中国人关心并研究它,主要是为了从中吸取教训,解决自己"怎么办"的问题。要解决"怎么办",当然先要搞懂"怎么看",这就需要研究。近20年来中国对苏联解体的研究已取得不少成果,但总体看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要继续深入研究,我以为最要紧的是把思想方法搞对头。  相似文献   
29.
近年来,世界“两个主义”的对比态势发生了新变化,社会主义虽处低潮但处境大为改善,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金融危机虽然重创了资本主义,但其在体制内的调整作用明显。中国的发展要兼顾国内和国际两大方面。新的时期,“两个主义”呈现既斗争又合作的特征,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在处理“两个主义”的关系时必须抛弃旧的极端化思维理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进行新探索、提出新思路。  相似文献   
30.
道家对科技的态度是抵制的,这种抵制根源于科技"有为"与道家"无为"的冲突及科技"有欲"与道家"寡欲"的冲突。透过道家抵制科技的表象,可以看到道家对科技的积极影响,即其在理论实质上对客观规律的肯定,在技术上对"技进于道"的升华,在科学技术应用上对"人与自然和谐"意识的推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