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4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郑羽 《前沿》2008,(1):205-207
文化是人类共同创造的财富,由于人类是以地区、国家和民族存在并得以发展的,因而文化必然呈现出多样性,每一种文化都各有特色。本文从文化角度探讨中西审美方式的差异,以揭示中西审美意识、审美趣味和美学思想的历史个性和独特风格,通过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人类自身才会更加完善,人类文化也将更加充盈。  相似文献   
12.
北约东扩的历史由来--1985~1991年苏联、美国与东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3月和2004年3月,喧嚷一时的北约东扩已实施了两轮,其新增成员国已覆盖了原华约大多数国家。本文试图详细梳理和分析1985~1991年间苏联和美国对东欧的政策,阐述在东欧国家政治剧变的同时,其安全政策的根本性转向,从而揭示北约东扩的历史由来。  相似文献   
13.
本文扼要阐述2008年5月至2012年5月"梅普组合"时期中俄美三角关系的变化。随着俄美关系的缓和,美国已将遏制战略竞争者的矛头对准中国,但这种遏制已经与冷战年代有着很大的不同,是接触中的遏制。同时,中俄战略协作出现了以往没有的政治与经济平衡发展的势头,快速发展的美俄经贸合作和能源合作对中俄相关领域的合作构成了极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2001年是苏联解体和独联体建立10周年.俄罗斯作为一个实力大国,在独联体国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且独联体又是一个独特的国际组织形式,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俄罗斯对独联体的政策,也决定了独联体的发展方向和存在特征.本文分析了10年间俄罗斯对独联体政策演变的几个基本阶段及造成这种演变的内外因素,对独联体10年间的发展没有达到俄罗斯预定目标的主客观因素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5.
苏联的解体与中国安全环境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苏联解体前由于苏联对外政策的调整和苏中关系正常化所导致的中国安全环境的变化,特别分析了上述调整对印度、越南和蒙古对华政策的影响,阐述了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与中国新型安全关系的建立和解决有关边界和安全关系的进程,从而梳理出苏联解体对中国安全环境变化的深刻影响的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6.
"颜色革命"与中俄美三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在独联体地区策动"颜色革命"是为巩固单极霸权的一项战略举措,它触及俄罗斯的国家核心利益,同时也对中国西部安全形成威胁。但"颜色革命"的效果并不如美国所想,俄美关系恶化,中俄战略协作关系全面发展,使美国陷入战略困境。中俄美三角关系出现新的格局。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进入80年代以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一直在国际政治经济生活中居主导和主流性地位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体系间的矛盾,下降到了次要的非主流的地位,出现了矛盾缓和与淡化的趋势。文章从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各种主客观因素等方面。对这一正在继续发展的新态势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作者郑羽是我院世界历史系八六级博士研究生,黄立茀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相似文献   
18.
当代俄美关系运行的特点、规律和理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试图根据苏联解体以来俄美关系十余年发展的历史经验,总结出双方关系的特点、运行和演变的规律及其政策制定的基本理念。这不仅有助于深刻理解俄美关系及其发展趋势,而且有助于理解苏联解体以来国际政治生活的风云变幻。  相似文献   
19.
2 0 0 3年 1 2月举行的俄罗斯杜马选举结果表明 ,俄政坛上多年来形成的左、中、右三派共存的政治力量格局已被打破 ,以普京总统为中心的政党同盟将在杜马形成宪法多数 ,成为政权的主导者。杜马的新格局将对俄政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较为详细地论述戈尔巴乔夫时期苏美经济关系的论文在国内并不多见,特别是关于这个时期苏美贸易规模和美国对苏联援助的准确数额及其原因的文章则更少,本文试图比较详细地论述这些问题。本文说明,1985-1991年苏美之间的贸易规模和美国对苏援助的数额,相对于两国的经济总量和苏联的需要来说,都相当小,其主要原因是美国始终没有放弃对美苏贸易的限制,苏联在经济衰退时期硬通货短缺以及美国政府和国会不愿意给予苏联更多的经济援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