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66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各国政治 | 14篇 |
工人农民 | 21篇 |
世界政治 | 37篇 |
外交国际关系 | 64篇 |
法律 | 276篇 |
中国共产党 | 50篇 |
中国政治 | 90篇 |
政治理论 | 63篇 |
综合类 | 15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19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15篇 |
2016年 | 14篇 |
2015年 | 24篇 |
2014年 | 19篇 |
2013年 | 51篇 |
2012年 | 24篇 |
2011年 | 48篇 |
2010年 | 65篇 |
2009年 | 43篇 |
2008年 | 68篇 |
2007年 | 57篇 |
2006年 | 68篇 |
2005年 | 42篇 |
2004年 | 24篇 |
2003年 | 29篇 |
2002年 | 27篇 |
2001年 | 27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212.
论我国物权法上的担保物权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物权法相对于<担保法>等民事立法规定的担保物权以及司法实务推进和发展的担保物权制度,有极为明显的制度改善,基本实现了担保物权制度的体系化.物权法丰富了担保物权的类型,完善了担保物权设定的公示制度,扩张了担保财产的范围,完善了担保物权的实现机制,并极大地改善了我国担保物权制度的规范缺失现象.但是也应当充分认识物权法在改革担保物权制度方面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213.
加工速度、工作记忆与心算能力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243名10-18岁儿童为被试,研究了加工速度和工作记忆与儿童心算能力发展的关系.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加工速度、工作记忆与心算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结构方程建模表明这种显著相关的实质在于三者之间可能存在一个递进式发展过程,即工作记忆能力几乎可完全解释儿童心算能力的发展变化,而加工速度可解释2/3的工作记忆能力的发展变化.这表明工作记忆是心算能力发展的基础,而加工速度可能是工作记忆能力发展的基础,但后者尚需要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214.
“蓝牙技术”作为 2 0 0 1年最有前途的通讯和网络技术之一 ,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它出现的短暂时间里 ,引起了通讯及计算机界的广泛重视。本文主要阐述蓝牙技术的背景、蓝牙中的主要技术以及蓝牙系统的组成。 相似文献
215.
社会质量包含社会经济保障、社会包容、社会凝聚和社会赋权四个维度,社会质量理论主要是从这四个方面来测量社会发展水平.社会质量水平是衡量政府公信力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准,同时也是推动力.社会质量理论作为一种重要的政府管理理论工具和分析框架,从一个新的视角对当代中国政府公信力建设发挥导引的功能,二者在理论层面和价值层面上的契合是这一功能发挥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16.
医疗纠纷的法医学鉴定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研究医疗纠纷法医学鉴定的特点,并讨论医疗纠纷法医学鉴定的重点及难点。方法将医疗缺陷分为责任性缺陷、技术性缺陷、管理性缺陷、学科性缺陷和其他缺陷,对36件案例分别进行分类并进行统计。其中把18例由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的结论与我室的鉴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其他18例另行统计。结果36例案件中存在医疗缺陷的占86.11%,其中技术性缺陷66.67%,责任性缺陷和管理性缺陷均占25%。18例由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的结论与我室的鉴定结果进行比较,医疗缺陷的认定两者有明显差异(P<0.05),对于医疗缺陷已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的认定,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法医进行医疗纠纷的鉴定,对医疗纠纷诉讼案件的处理起着积极的作用。目前,医疗纠纷的法医学鉴定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217.
218.
民事行政裁判执行的检察监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从民事行政裁判执行的现状看引入检察监督的必要性
我国<宪法>确立了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地位,1989年、199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又具体确立了人民检察院的民事、行政检察监督权.根据上述法律规定,从应然意义上讲,<行政诉讼法>第10条、<民事诉讼法>第14条都是授权性条款,人民检察院应当享有民事行政的检察监督权,包括对民事行政裁判执行的检察监督权.但自检察机关开展民事行政检察监督工作以来,几乎从未涉足民事行政裁判执行的检察监督.在倡导程序公正和执行程序独立价值的今天,为最大限度地杜绝执行过程中的随意性和权力滥用,重视和解决"执行难"、"执行乱"问题,显得极为重要与紧迫.因此,有必要对民事行政裁判执行建立起检察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219.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