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9篇
  免费   578篇
  国内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479篇
工人农民   97篇
世界政治   300篇
外交国际关系   337篇
法律   1502篇
中国共产党   212篇
中国政治   462篇
政治理论   865篇
综合类   70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172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173篇
  2016年   179篇
  2015年   198篇
  2014年   196篇
  2013年   727篇
  2012年   204篇
  2011年   262篇
  2010年   298篇
  2009年   251篇
  2008年   278篇
  2007年   270篇
  2006年   269篇
  2005年   239篇
  2004年   160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浙江产业集群竞争力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产业集群的竞争力理论,根据实地问卷调查获得的大量数据,分别从要素条件、需求状况、产业关联和市场环境等四个方面分析了浙江产业集群的竞争力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最后,就进一步提升浙江产业集群的竞争力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2.
关于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几个问题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西部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也是我国新农村建设任务更加艰巨的地区。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西部地区的社会发展相对滞后,进一步提高农村生产劳动力、创造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对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化、农民组织化、农村劳动力转移、造就新型农村、村镇建设与环境整治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83.
华侨华人是中国武术在巴西传播的中坚力量。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以华侨华人为桥梁,中国武术走进了巴西,并在20世纪70年代迎来了快速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断向纵深发展。华侨华人主要通过个人、组织和媒介三条路径在巴西社会传播中国武术,推动了巴西"中国功夫热"的兴起和中巴文化交流的发展,助力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与中国国家形象的改善。巴西华侨华人在传播中国武术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诸如将技术传播与文化传播相结合;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相互协作、加强管理等,为武术等中国文化品牌走出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84.
85.
为明确我国目前施行GHS存在的问题,促进我国化学品分类与国际接轨,统一进出口要求,降低贸易壁垒,研究了《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与《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规章范本》(TDG)、《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之间危险性分类的对比关系,发现我国主要用于危险化学品分类的《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与国际上危险货物分类标准(TDG)相似度高,但与国际上使用的危险化学品分类标准(GHS)存在多处不一致,导致实际工作中存在GHS中的危险化学品在我国现行名录中查找困难的问题;提出了在《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中改进危险性分类标准、更新名录内容的建议.  相似文献   
86.
<正>At the invitation of CAFIU,a joint study group consisting of representatives from NGOs,think tanks and media in Czech Republic,Hungary,Poland,Romania and Russia visited China from April 13th to 23rd,2015.The study group visited Beijing,Lanzhou,Zhangye and Shanghai.  相似文献   
87.
88.
程诚 《青年研究》2015,(2):1-9,94
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及水平极易受同辈群体的影响,这一现象已受到广泛关注。但由于社会交往的选择性,极少有研究进行经验验证。已有研究对该效应条件性问题的考察也相对薄弱。本研究利用抽样调查数据,在排除选择性问题的基础上,验证了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及水平具有同群效应。具体表现在,大学生室友的平均消费水平每增加100元,该学生的消费支出就会增加21.50元。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一效应随着室友之间关系强度的增强而扩大,但未随着室友之间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差异性的增强而减弱。本研究对高等学校的教育及管理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89.
In colonial America, land acquired new liquidity when it became liable for debts. Though English property law maintained a firm distinction between land and chattel for centuries, in the American colonies,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categories of real and personal property began to disintegrate. There, the novelty of easy foreclosure and consequent easy alienation of land made it possible for colonists to obtain credit, using land as a security. However, scholars have neglected the first instances in which a newly unconstrained practice of mortgage foreclosure appeared—the transactions through which colonists acquired land from indigenous people in the first place. In this article, I explore these early transactions for land, which took place across fundamental differences between colonists’ and native communities’ conceptions of money, land, and exchange itself. I describe how difference and dependence propelled the growth of the early American contact economy to make land into real estate, or the fungible commodity on the speculative market that it remains today.  相似文献   
90.
Since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Internet, China's networked public sphere has become a critical site in which various actors compete to shape public opinion and promote or forestall legal and political change. This paper examines how members of an online public, the Tianya Forum, conceptualized and discussed law in relation to a specific event, the 2008 Sanlu milk scandal. Whereas previous studies suggest the Chinese state effectively controls citizens' legal consciousness via propaganda, this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legality by the Tianya public was not a top‐down process, but a complex negotiation involving multiple parties. The Chinese state had to compete with lawyers and outspoken media to frame and interpret the scandal for the Tianya public and it was not always successful in doing so. Data show further how the online public framed the food safety incident as indicative of fundamental problems rooted in China's political regime and critiqued the state's instrumental use of la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