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3篇
  免费   11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10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54篇
法律   170篇
中国共产党   25篇
中国政治   55篇
政治理论   30篇
综合类   22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01.
传统的观点认为物证理化检验只能进行种属认定。物证理化检验中的种属认定和同一认定仅仅是依据了不同层次的物证反映体所导致的来源(或个体)同一认定范围上的区别。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认识世界能力的不断加强,物证理化检验一定可以实现从种属认定向同一认定的转化。必须坚持物证检验与案件性质和侦查过程相结合的方法,以促使物证理化检验中的种属认定转变为事实上的同一认定。  相似文献   
102.
夏菲 《犯罪研究》2007,(5):64-71
犯罪被害调查是欧美国家普遍采用的评估、分析犯罪状况的重要方法。本文对美国、英国、联合国和欧盟的犯罪被害调查的基本方法、问卷主要内容和调查结果进行介绍,以期对我国完善类似被害调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3.
夏洁 《桂海论丛》2007,23(3):94-97
20世纪初,中国美学进入了从古典向现代的转型时期。促成美学的转型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其中传播手段的革命是至关重要的。近代期刊对外国美学的译介和传播,推动了中国美学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审美机制,使美学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而促成了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04.
夏立平  钟琦 《国际展望》2022,(1):38-53+158-159
全球和合共生系统理论是共生理论与系统理论相互融合而形成的全新框架体系,可以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中国周边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分析范式和理论依据。全球和合共生系统理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一个大系统中的共生体,必须从全球的角度来构建命运共同体。国际体系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即对立的统一。全球体系内部与中国周边体系内部的互相依赖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积极的相互依存是指相互依存的双方都从关系中受益,而消极的相互依存是指任何一方对相互依存关系的破坏都可能给另一方甚至双方带来损失。构建中国周边命运共同体是全球共生体系高级阶段的目标。全球和合共生系统理论的相互依存论决定了优化中国周边体系以实现中国周边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以相互尊重为前提,以公平正义为核心,以合作共赢为目标,应成为构建中国周边命运共同体的三个关键要素。我们应以此来推进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进而建立中国周边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05.
目的通过观察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在皮肤创伤后的时序性变化规律,探讨IL-33在法医学实践中用于损伤时间推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直径为5mm的圆形锉刀在小鼠背部建造皮肤损伤模型,于伤后1h、3h、6h、12h、1d、3d、5d、7d、10d取损伤处组织,对照组在与创伤组小鼠相同部位取同等大小的皮肤样本。采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法观察皮肤创伤后愈合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通过Western印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双重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皮肤创伤样本IL-33的表达变化。结果Western印迹法结果显示,伤后3h,IL-33蛋白表达稍有下降,6h后IL-33蛋白表达逐渐增加,于伤后3d达峰值,随后逐渐减少。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在对照组皮肤的表皮、毛囊、皮脂腺及真皮中固有细胞有少量IL-33阳性表达,伤后3h,IL-33阳性细胞率开始增加,伤后3d达到峰值,随后逐渐减少。双重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伤后1~3d,IL-33阳性表达细胞主要为巨噬细胞,伤后5~7d,IL-33阳性表达细胞主要为肌成纤维细胞。HE染色结果显示该皮肤损伤模型创口愈合过程符合炎症的病理学发展规律。结论IL-33有望成为法医学推断皮肤损伤时间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6.
鉴于"深圳鹦鹉案"等热点刑事案件的裁判结果与大众情感、观念的尖锐对立,有必要对决定裁判结果的逻辑法条主义进行检讨与反思.逻辑法条主义在我国刑事司法领域的表现是全方位的,包括定罪层次的定性化机制、量刑层次的定量化机制以及刑事程序的科层式决策机制等.逻辑法条主义的产生有其深厚的历史根源和现实成因.新中国成立以来,逻辑法条主义从无到有、逐渐形成,当前的司法体制则为逻辑法条主义的盛行提供了理念、制度、技术上的支撑.然而,逻辑法条主义在司法实践中引起诸多冲突,包括实质正义观念和形式正义观念的冲突、专业审判组织决策与民众意见的冲突、抽象立法与具体现实的冲突等.为达成逻辑法条主义下的情法协调,需要在立法和司法层面上予以改革完善,包括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建立中国特色的"法官造法"制度(最高人民法院及其巡回法庭的法律审制度)、提高立法技术等.  相似文献   
107.
法官裁判案件,适用法律应遵循法律适用的原则。特别法优于普通法,低位阶规定优于高位阶规定,确定性规定优于不确定性规定,便是法律适用的原则。排除法律的明确规定而适用抽象、模糊的基本原则有可能导致有法不依。《继承法》与《民法通则》基本原则的冲突应通过修改《继承法》以求得妥善而根本的解决。  相似文献   
108.
加拿大的强制执行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谭玲  夏蔚 《现代法学》2002,24(6):148-151
加拿大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加拿大对民事判决的执行由各省制定的强制执行法令来调整。本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加拿大强制执行制度的基本内容和操作程序 ,包括登记生效判决、执行令的申请、询问债务人、收集债务人财产的途径、不得执行的财产范围、扣押、对债务人的监禁及对债务人恶意转移财产的补救等内容。  相似文献   
109.
无罪推定原则的意义解读——一种诉讼法哲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罪推定已经成为现代国家的一项刑事诉讼法原则乃至宪法原则。无罪推定在各国立法例中虽然有肯定式和否定式两种表述方式 ,但其基本内涵却是相同的 ,即 :任何人在没有充分证据证明并由法院判决确定有罪之前 ,应作为无罪公民对待。作为一种关于正义的规范性命题 ,无罪推定原则具有内在的基本特征和诉讼程序规则 ,具有深厚的社会哲学基础和重要的政治法律意义。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中 ,无罪推定原则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成为当代中国刑事诉讼法制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和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10.
《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以下简称《闺塾师》)是一部妇女史的译著,由江苏人民出版社于2005年1月出版。作者高彦颐现为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分校历史系教授。原书是作者在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所写的博士论文,本书的翻译者是李志生教授。虽然《闺塾师》是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