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18篇
  免费   387篇
  国内免费   27篇
各国政治   526篇
工人农民   1288篇
世界政治   43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74篇
法律   8510篇
中国共产党   1221篇
中国政治   3294篇
政治理论   2548篇
综合类   403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46篇
  2021年   274篇
  2020年   349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1356篇
  2017年   1361篇
  2016年   1097篇
  2015年   358篇
  2014年   409篇
  2013年   588篇
  2012年   902篇
  2011年   1979篇
  2010年   2338篇
  2009年   1981篇
  2008年   2093篇
  2007年   2203篇
  2006年   1580篇
  2005年   1276篇
  2004年   631篇
  2003年   543篇
  2002年   539篇
  2001年   460篇
  2000年   151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902.
Although adolescents often participate in multiple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little research has examined how the breadth of activities in which an adolescent is involved relates to school-related affect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Relying on a large, multi-ethnic sample (N = 864; 55.9% female), the current study investigated linear and non-linear relationships of 11th grade activity participation in four activity domains (academic/leadership groups, arts activities, clubs, and sports) to adolescents’ sense of belonging at school, academic engagement, and grade point average, contemporarily and in 12th grade. Results of multiple regression models revealed curvilinear relationships for sense of belonging at school in 11th and 12th grade, grade point average in 11th grade, and academic engagement in 12th grade. Adolescents who were moderately involved (i.e., in two domains) reported a greater sense of belonging at school in 11th and 12th grade, a higher grade point average in 11th grade, and greater academic engagement in 12th grade, relative to those who were more or less involved. Furthermore, adolescents’ sense of belonging at school in 11th grade mediated the relationship of domain participation in 11th grade to academic engagement in 12th grade.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involvement in a moderate number of activity domains promotes positive school-related affect and greater academic performance. School policy implica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903.
Mexican American youth are at greater risk of school failure than their peers. To identify factors that may contribute to academic success in this population,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prospective relationships from 5th grade to 7th grade of family (i.e., human capital [a parent with at least a high school education], residential stability, academically and occupationally positive family role models, and family structure) and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i.e., externalizing symptoms, bilingualism, gender, and immigrant status) to the academic performance of 749 Mexican American early adolescents (average age = 10.4 years and 48.7% were girls in 5th grade) from economically and culturally diverse families as these youth made the transition to junior high schoo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while controlling for prior academic performance, human capital and positive family role models assessed when adolescents were in 5th grade positively related to academic performance in 7th grade. Further, being a girl also was related to greater 7th grade academic success, whereas externalizing symptoms were negatively related to 7th grade academic performance. No other variables in the model were significantly and prospectively related to 7th grade academic performance.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nd interventio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904.
新生代农民工及其市民化研究述评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代农民工及其市民化是学界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现有研究内容丰富,研究方法趋于全面,实证调研分析显著增加。然而,有关新生代农民工及其市民化的研究也存在不足,研究内容有待进一步拓展,研究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今后应从更广的学科范围、充分利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性研究方法研究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重点包括:结合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宏观背景进行深入、综合性的理论研究;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相关的现行政策进行评估研究;农民工市民化的战略定位和制度设计的前瞻性、统一性问题研究;新生代农民工与其他群体之间及新生代农民工内部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905.
工资作为劳动关系运行的重要内在变量,直接影响着劳动争议的发生,而劳动争议作为劳动关系运行的一种冲突形式,必然与劳动关系法制有着密切联系。由此可见,工资和劳动法制是影响劳动争议的两个重要因素。因此,为减少劳动争议,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会应从党政主导转向积极维护劳动者权益,实现其角色的本位回归,从而有效地预防和妥善处理企业所发生的劳动争议;政府则应当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建立选择性劳动争议解决方式,让实体权利能够通过程序予以落实。  相似文献   
906.
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治理的背景下,劳动标准的全球化趋势不可避免.通过对不同国家核心国际劳工标准落实情况的比较,得出了公约是否批准与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并不成正比例关系等结论.我国由于经济发展状况、政治体制等诸多方面的原因,没有完全批准8个核心劳工公约.在全球治理的背景下,中国工会应该坚持既有的批准国际劳工公约的立场,既反对将劳工标准与贸易挂钩,又要积极应对劳工标准对贸易的影响,配合政府在劳动教养制度的废除、集体合同制度的完善等诸多方面与国际劳工标准接轨.  相似文献   
907.
当前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尤其是劳动关系矛盾日趋复杂,各种类型的集体劳动争议案件逐年上升,已严重干扰和阻碍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成为各级政府着力解决的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本文分析了集体劳动争议的现状及特点,在此基础上用心理学的理论探讨了有针对性的、可行的预防和处理集体劳动争议的心理对策,对降低集体劳动争议的发生率和破坏程度,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08.
收入分配和社会消费在国民经济增长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完善的收入分配体系和合理的社会消费结构对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历史数据并运用协整模型测算中美两国边际消费倾向,可以揭示中美两国国民消费行为差异,以及两国经济增长和国民收入分配体系对社会消费结构不同的影响。通过比较分析,美国边际消费倾向较高且有逐渐上升的趋势,中国边际消费倾向较低且有逐渐降低的趋势。因此,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消费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者整体的消费水平,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增长,成为保证中国国民经济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909.
东亚出版人会议紧扣着东亚文化与出版两大主题,从人的交流、书的交流到企划出版的交流这3个层面,既务虚也务实。一方面通过相互间的文化与理念的交流,期望了解彼此邻近却隔膜的现代化的心路历程;另一方面则通过共同出版"东亚人文书100",进行跨越国界的文化事业的交流。不过,中、日、韩3国所推荐的书目依然代表着各自不同的文化诉求,因此,如何通过文化的交流来重构东亚的价值和理念,还需要出版人的进一步努力。  相似文献   
910.
信息的充分传递是市场资源高效配置的前提。就业市场上大学生就业信息的不完全,影响了大学生理性的进行学科选择和职业规划,导致高等教育人才供需双方不能有效衔接。知情权保障是解决主体信息不完全问题的唯一路径。我国应在立法上明确大学生就业知情权的内容,并通过政府的市场就业信息收集供给、高校就业信息服务、用人单位就业信息告知等,落实大学生就业的知情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