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法律   16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4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1.
民事诉讼法公布施行后,截至6月底,富阳县人民法院适用督促程序,向债务人发出支付令48件,标的额77万元。其中,有9件因债务人提出异议,依法裁定终结督促程序,支付令自行失效,由债权人提起诉讼转入了一审程序,其余39件已发生法律效力。债  相似文献   
12.
去年这个时候,最高人民法院曾发过一个公告,在北京市招聘高级法官。由于没向全国招聘,只限北京户口,据说报名者寥寥。最终有几个幸运的北京人当了高级法官,我辈不得而知。此改革举措没见多少人击节欢呼,却引起了不少人的非议,如《南方周末》在去年的4月30日就有刘友德先  相似文献   
13.
法律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这是我国刑法中罪刑法定原则的完整涵义。这一涵义体现了我国刑法保护公民权利、利益与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并重的价值取向。强调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都是不可取的,于刑法理论的发展和司法实践都是有害的。我国的罪刑法定原则是相对的,其相对性表现在刑法的确定性、刑法的明确性和刑法的溯及力等三个方面。罪刑法定的相对性,给法官的自由裁量留出了空间,也给刑事司法解释提供了相当的余地。  相似文献   
14.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我国宪法婚姻法、刑法等都有保护婴幼儿童的规定。但是,目前在我国许多地方,尤其是在乡村,仍然存在着严重的杀婴、弃婴(特别是女婴)的现象。其原因是复  相似文献   
15.
未成年人刑事责任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年人刑事责任问题探究□丁卫强我国法律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我国1979年刑法关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的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未成年人刑事责任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16.
交通肇事后肇事者逃离现场,并让顶替者去公安机关投案,或者虽然没有离开现场,但让他人顶替,其根本目的在于使自己逃避法律追究,让人顶替的行为本质上属于交通肇事后的逃跑行为,应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从重处罚。对顶替者,其主观上是为了包庇他人犯罪,构成犯罪的,应当以刑法第三百一十条包庇罪追究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7.
一、依法执行原则 依法执行就是执行工作的参与者在执行活动中严格依照执行法律规范的要求办事,保证生效的法律文书确定的内容得以实现。 根据执行工作的特声。从主体上讲,依法执行包括执行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和其他执行法律关系主体的依法执行。从内容上讲,依法执行包括三方面含义;1.认真执行法  相似文献   
18.
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刑法的价值取向问题,首先应当是研究刑法怎样完善的问题,其次是研究刑事司法怎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问题。经济体制的变革必然引起匕层建筑各方面(包括刑事法律)的深刻变化、刑法的修改完善势在必行。但是,从产品型的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建立.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因而刑法的完善也必然有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为逐步一‘j市场给济相适应,刑事司法必须作出相应的旅略调键。这种调奖归根到底有两方面含义。一是刑事司法观念的调整.即刑事司法的指导思想和价值取向的调整;二是刑事司法实际运作的改…  相似文献   
19.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37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审判被告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近亲属上诉的案件,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或者自诉人提出上诉的不受前款规定的限制.”这就是我国法律关于“上诉不加刑”原则的全部内容.由于法律条文的过于原则抽象,且“两法”颁布以来未见对这一问题作过立法或司法解释,故无论是在司法实际部门的执法中还是在法学理论界,对“上诉不加刑”都有不同的理解和做法,影响到对这一原则的贯彻执行.不少同志认为,“上诉不加刑”作为刑事诉讼中的一条原则,当然应该贯彻执行.但是,在司法实践中经常遇到被告人方上诉后,二审法院发现一审判决重罪  相似文献   
20.
当前,人民法院审理城镇离婚案件中,经常碰到的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是:双方当事人因对公有住房的使用无法达成协议,致使一些依法应该调解或判决离婚案件得不到法律的最后确认。不少同志认为,公房的所有权属于国家或集体,如果法院对公房使用权作出判决,是对国家或集体享有的公房所有权的干预,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