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法律   27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司法考试制度模式比较与中国司法考试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司法考试制度是一个中间环节,其机能是如何将符合现代法制需要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法律职业队伍中来。由于现代社会功能的分化,培养优秀的法律人才主要是通过高等教育来承担。因此,司法考试制度主要涉及到法律职业制度和法学教育制度两个方面。法律职业制度和法学教育的模式也影响到司法考试制度的定位和功能。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形势下,我国司法考试制度的设计应该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吸取国外司法考试以及法律职业选任制度的教训,处理好法律职业选任制度与法学教育的关系。本文主要围绕着法律职业与法学教育这两方面,比较大陆成…  相似文献   
12.
为制衡日本检察官滥用起诉权,日本建立了检察审查会制度。日本检察审查会制度在建立后进行了渐进式改革,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赋予检察审查会在第二次审查作出“应当起诉”决议的情况下的强制起诉权。但实践中,日本检察审查会强制起诉制度发挥的作用仍有限,面临一定的困境。日本的实践可以为我国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2004年中国法律史学研究和学术活动非常活跃,许多院校和主要学术刊物都组织了专题研究,刊发了专题文章.这一年度的法律史研究主题鲜明,特色突出,全面深入,既有史料整理,又有历史分析和学科发展的前瞻性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丁相顺 《法学家》2002,(3):109-115,101
在日本近代法律体系成立过程中,最能体现继受法特点的是民法典的编纂.明治早期,日本民法典编纂最初以法国法为范本,聘请法国人参与起草法典.但是,法国人参与起草的、体现自由资本主义精神的旧民法典在提交到国会审议时,遭到了激烈的反对.围绕着法典实施问题,日本朝野上下发生了激烈的论争,这一论争称为"法典论争".法典论争的结果导致了以法国法为主要继受对象的旧民法未来得及实施就归于流产.其后,日本起草民法典的方针转向以德国法为范本,开始重视本土条件,并排斥了外国人参与起草,完全由日本人编纂.日本民法典的成立过程和法典论争是日本法制近代化过程中最重要的事件,体现了日本法制近代化的特点和性质,本文拟通过对法典论争的分析考察来透视日本法制近代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纵观历史,国法、天理与人情的和谐统一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追求的最高境界。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不仅制定法律“必协情理”,“不能舍情理而别为法也”。而且在法律的施行中要遵循“败法乱政不可,违情不可,力求情法两尽”的原则,所谓“一代之法,不徒在立法之善,而在用法之得其平”。可见,“情法两尽”是中国传统法律施行追求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J.M.还是J.D.?——中、日、美复合型法律人才培养制度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上,中、日两国法学教育属于综合法律素质养成型教育类型,并不与法律职业直接相联系。但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两国出现了借鉴美国法学院制度,探索建立法律实务教育模式的新动向。论文对法律硕士专业学位(J.M.)教育、日本的法科大学院(J.D.)、以及美国的法学院制度(J.D.)进行了比较观察。对中日两国新型法学教育制度形成与效果的关系作了分析,对法学院制度形成的路径、方式和评价机制问题作了探讨。作者认为,制度形成的关键不在于形而上的可行性讨论,根本性问题是对制度要素的观察、分析以及摄入,构成要素的摄取决定了制度的效果和命运。  相似文献   
17.
日本"裁判员"制度建立的背景、过程及其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相顺 《法学家》2007,(3):140-146
日本的"裁判员"制度就是在那些民众关心程度较高、社会影响较大、法定刑较重的重大案件中,实行以随机方式抽选一般国民担任裁判员,由裁判员与职业法官组成合议庭,共同审理案件,一起决定定罪量刑的制度.裁判员制度是日本在推进司法改革和司法民主化过程中建立的一种新型制度.这一制度的建立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是一种兼具英美陪审制和大陆参审制特征的民众参与司法模式.  相似文献   
18.
国家权力框架从根本上决定了一国的法律制度,美国联邦制结构和三权分立的权力架构奠定了美国法的基础,是决定美国法特征的根本性要因.本文从联邦制、三权分立以及判例法传统三个方面论述了美国法的根基和基本特征,对支撑美国法背后的传统、价值作了深入阐释,认为权力分立、司法独立、法院组织、遵循先例以及对抗制是美国法运行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9.
司法研修所教育及对法学教育的期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首次全国司法考试已于2002年3月30、31日结束。统一司法考试制度的确立必然会给我国法学教育、司法官培训等制度带来一系列新问题,本文作者提出的虽然是日本司法考试、司法研修制度的问题,但其中涉及的内容对我们不无启发。希望刚刚起步的中国司法考试、司法官培训制度能吸收国外有益经验,结合中国的实际,建立起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司法官培训制度。  相似文献   
20.
晚清赴日法政留学生与中国法制近代化的再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著名的中日关系史专家,原早稻田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实藤惠秀在论及清末赴日留学指出:明治年代(清末)的留学教育有两个特征,其一教授的内容并非专门之学,而是普通之学;其二并非正式的教育,而是速成教育。晚清末年法制近代化的过程中,由于需要大批法政人才,许多留学生负笈东渡,在东瀛日本学习法政。他们学成归国后,在本世纪的法制近代化的舞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拟对晚清赴日留学法政以及对中国法制近代化的影响进行简单地回顾和检讨。一、留学日本与赴日留学生1.赴日留学的背景与发端。中国政府自同治末年开始向海外派遣留学生,当时最先前去的是欧美等国家,1872年第一批幼童赴美留学成为近代留学史的开端。留学的热点转向日本是在1896年甲午战争之后。甲午一战才真正使向以天朝大国为尊的清王朝大为震惊,举国上下受到极大的刺激,这次失败对中国的震动之大,远远超过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