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2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103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7篇
综合类   4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91.
历史与现实交困中的案件请示制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万毅 《法学》2005,(2):9-18
案件请示制度可以溯源至清末变法 ,是清末变法的附产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由于法律制度体系不完备等原因 ,这一制度在实践中得到沿用。最高人民法院也从请示主体、请示答复的形式、请示答复的程序、请示答复的效力等方面对案件请示进行了规范。但是 ,由于案件请示制度本身违背了审判独立、直接审理等现代司法的基本理念 ,存在着侵犯当事人诉权、导致诉讼效率低下等内在缺陷 ,理论上和实务界都趋向于废除。但是 ,这种在法治实践中产生和出现的独特性问题 ,有其生成、发展的具体语境 ,在判断、分析、解决问题时 ,必须斟酌问题产生的具体语境 ,其解决也必定取决于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92.
现代法治社会中,法官充当着社会治理的重要角色,而实现良善的治理效果却是以"治理"法官为基础的.在现代社会对法官的治理主要是通过知识规训、体制规训、道德规训等多个层面来进行的,而我国传统家国式的治理模式,行政与司法合为一体,法官不仅没有获致应有的权威性,而且治理法官的机制也存在着诸多弊端.因此,当前我国应该通过多重规训机制的综合来逐渐调和司法职业化与生活化、法官精英化与法院官僚化之间的现实冲突.  相似文献   
93.
一、率先停止内战共同抗日本世纪三十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英法的绥靖政策,我国内的军阀混战,蒋介石又把东北军主力大部调入关内的情势下,东北边防空虚,促使日本帝国主义加速实现其野心勃勃的大陆政策,于1931年,乘机发功了“九·一八”事变。做为东北边防司令长官的张学良将军,这时却接到了蒋介石的不要事态扩大不准抵抗的命令。日寇如入无人之境,很快鲸吞东北三省。东北人民流亡失所,东北军也成了亡省亡家的武装流亡集团。  相似文献   
94.
万毅 《法学家》2004,(6):94-100
当前中国的法治建设徘徊在"建构理性主义"和"经验理性主义"两种路径之间.在这种语境下,具体案件有着微观和宏观的双重法治意义一方面,它通过个案纠纷的解决发挥着秩序正统性的再生产功能,从而为法治的生成提供着微观基础,是构筑微观法治的基石;另一方面,它又通过案件审理中的技术操作检测着法治秩序建构的可能性,从而获得了反思宏观法治的契机,成为推动宏观法治发展、完善的阶石.因此,从中国足坛"黑哨"案,可以对现行刑事诉讼制度的诸多问题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95.
目标教学法的提出,其理论基础来源于美国教育心理学家B.S.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以目标为导向,以评价为动力,以反馈矫正为手段,使绝大部分学生实现达标的一种教育运行机制,就称之为目标教学法,笔者着重探讨目标教学法在高等中医教育临床实践教学中的运用,以冀提高教育质量,解决"临床实践环节少、动手能力差、临床适应期长、培养目标难以实现"等棘手问题,旨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96.
陈超群教授诊治痛证验案二则池建淮,万毅(安徽中医学院中医系合肥230028)关键词少腹痛;肋痛痛证,是以疼痛为主症的一类病证。中医认为产生痛证的病因很广泛。但其病机不外乎实邪阻滞、气血运行不杨,不通则痛之实证;以及脏胆、经脉失于气血滋养濡润,不荣则痛...  相似文献   
97.
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在即,但是关于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我们始终缺乏一种方法论上的指引。“底限正义”理论是一种指导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它一方面认可人类社会存在着最低限度的正义要求,从而为以法律移植为主要内容的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另一方面又承认正义的相对性和多元性,承认法律制度移植的可选择性,从而为我国当前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提供了微观操作步骤。同时,“底限正义”理论对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深入拓展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8.
为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应当从前提、程序、实质三个要件入手加强对逮捕适用的程序控制。实践中,对于检察机关因忽视“犯罪嫌疑人在案”这一隐性的逮捕前提性条件而导致的“空捕”现象,应明确其为非法逮捕。在逮捕的程序要件上,检察机关应当立足于责任担当,自觉将讯问犯罪嫌疑人作为逮捕的必备程序要件,未经讯问,不批捕。在逮捕的实质要件上,应明确必要性要件之地位以及其与社会危险性要件的关系,对实质要件坚持“四要件”体系,即:(1)证据要件;(2)刑罚要件;(3)社会危险性要件;(4)必要性要件。至于迳行逮捕,其社会危险性是法律拟制而非推定,之后的羁押必要性审查亦无法推翻,只能从合法性角度展开羁押必要性审查。  相似文献   
99.
审判中立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判中立是诉讼的基本结构特征 ,它对于维护司法的公正性发挥着决定作用。造成我国法院当前司法不公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承担审判职能的法院在审判中不能保持中立。因此 ,我国应当从司法体制和程序保障两方面着手加强法院的中立地位 ,重塑法院的公正形象。  相似文献   
100.
2009年广州两记者根据群众举报暗访揭发问题官员被指钓鱼执法引发对记者"暗访"行为及其获取材料证据资格的争议。刑事诉讼法上的所谓私人取证,指的是普通公民自行收集和提取案件证据,而未有官方身份者参与其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