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法律   34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7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网络链接是万维网的核心技术,在互联网信息交互和传播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链接技术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导致了一些侵权诉讼,尤以版权问题最为突出.本文结合百度提供超链接诉讼案,从版权人角度探讨了网络环境下如何维护合法利益,以及如何在现行法律背景下平衡信息公开自由与版权保护等问题.  相似文献   
32.
WTO争端解决机制与我国之因应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生 《河北法学》2002,20(6):17-21
WTO机制是当今最具特色的争端解决机制 ,当前对其深入探讨尚显重要且具现实意义。客观分析WTO机制的特点 ,评价WTO机制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并在其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应对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33.
关于“特殊经济区”的定义及其涵括,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第2条B节“特殊经济区”中没有明确界定。但是,如果从《议定书》第2条A节l款所指的“特殊经济区”,再联系《工作组报告书》第219段中国代表的说明,还是可以明确其定义为“中国领域内在关税、国内税和法规方面已建立特殊制度的地区”  相似文献   
34.
创新国际化与自主创新有很大的不同,创新国际化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意义重大.基于创新国际化的重要性,地方政府有必要发挥政府职能,出台相关规章,调整创新国际化过程中所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实施辅助性的行政措施,支持企业创新国际化活动.  相似文献   
35.
Internet域名抢注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沈木珠  乔生 《法学论坛》2002,17(2):79-85
我国关于域名抢注问题的讨论 ,由于思路与方法不同 ,争执数年未能取得一致意见。本文试图从一个新角度 ,用新方法探讨域名的网络特点 ,对其法律性质、法律适用及规制体系的构建提出意见 ,并依UDRP对国际仲裁机构的个别裁定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36.
本文在探讨WTO的宗旨、职能及管辖范围的基础上,比较了WTO与GATT的法律地位及其关系,论证了WTO法律体系及其相互间的协调适用,它对于入世之前全面认识理解WTO法律体制,规范我国的应对策略与贸易行为有一定的实际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37.
网络链接与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之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木珠  乔生 《法律科学》2004,22(4):107-114
网络链接是万维网的核心技术 ,是互联网信息交互与传播的重要手段 ,但同时也构成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威胁。不同链接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链接技术本身不构成侵权不等于网链行为不构成侵权。网上关键词组组合、搜索引擎使用、未经著作权人同意的链接及链接有协议的侵权作品是否构成侵权诸方面问题 ,应结合中外典型案例进行探析 ,正确处理网络链接与信息网络传播权司法保护之间的关系 ,以完善相关法律  相似文献   
38.
李国良  乔生 《行政与法》2010,(1):113-116
目前,我国企业国内知识产权应用与保护体系已经基本建立,但我国有关企业境外知识产权的应用与保护制度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国政府与企业的共同努力,我国政府应该加强境外知识产权应用与保护教育及完善立法,企业应该在灵活运用国际知识产权规则的同时积极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  相似文献   
39.
陈兴良索赔案促进网下出版专有权向网上延伸,数字图书馆则通过个人作品授权变相夺取信息网络传播权。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种种侵权事件,至今未见理论上的辨正;作者为作品评估机制所驱动,一般不会理会被侵权者的合法权益。这一些问题的解决,寄希望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的早日出台。而该条例的制订,尚有待理论界对传播权进行定义,对传播权与传输权,网上传播权与网下著作权等关系进行廓清。  相似文献   
40.
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司法保护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信息网络传播权司法保护从一开始就强调了与国际接轨 ,向发达国家的标准看齐 ,但在国家信息网络传播权设定之前却出现了网上网下法律“通用论”、现行法律“适用论”、“够用论”等观点 ,影响中国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建立与完善 ,且导致对网站之间抄袭惩治不力 ,认定网络链接不构成侵权以及对电子邮件的属性认识不清等。有效规制信息网络传播 ,必须正确认识中国相关案例司法认定上存在的问题 ,对网络链接与侵权、网上传媒的法律地位、报刊数字化权利与信息网络传播权利限制及例外方面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