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5篇
法律   5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3篇
综合类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1.
付子堂  陈仲 《法学杂志》2012,33(1):33-37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同时也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力量,形成合力,是我们应该思考而又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看,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动力可以分为原动力在于人的需要,根本动力在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直接动力在于理论引领与权力推动。  相似文献   
52.
法律正当性是马克思早期法律思想的核心问题意识。围绕着法律正当性这一核心问题意识,马克思构建了新理性自由主义法哲学观,以完成其对法律正当性的论证与批判。理性与自由是马克思早期法律思想的关键性逻辑工具。在马克思早期法律思想阶段,马克思从“内部正当性”与“外部正当性”两个视角,来论证法律的正当性。法律的“内部正当性”的评判标准是正义、自由及利益,法律的“外部正当性”的评判标准是理性与“事物的法的本质”。  相似文献   
53.
<正> 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1994年年会于10月19日至22日在山东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7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40余篇。这次会议的主题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与法理学的发展。现将会议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中国法理学更新的紧迫性 与会学者普遍认为,现在法理学要进行改革,这是大势所趋。有学者指出,自法理学研究会成立以来已近10年,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前进中存在着困难,主要表现是不能突破传统的  相似文献   
54.
关于法律功能实现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法律问题必须由只注重条文的表面研究,转向进行活动的、功能的研究。法律功能实现,是在法律的社会化以及外在维持力量的保证下, 通过法律实施活动,把法律规范中体现立法者有关权利和义务的要求和意图,转化成社会现实生活中的权利和义务,从而建立牢固的法律秩序。合法行为是法律功能实现的基本途径;权利的行使与义务的履行是法律功能实现的微观形式  相似文献   
55.
付子堂  崔燕 《河北法学》2012,(10):10-18
法学理论研究应当适应时代需要,不断修正并更新自己的范畴体系。在法学理论的"学术地形图"中,将幸福定位为从属于法学理论学科体系价值论部分的普通法学范畴,具有正当性与合理性。幸福研究,是一个"理论发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56.
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第三次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子堂 《法学家》2006,1(5):20-24
引言 马克思主义具有非常丰富的法律思想.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应当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三次创新.  相似文献   
57.
作者主张探讨马克思主义经典法律学说的现代意义,要把马克思主义经典法律学说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加以研究。在研究方法上,要忠实原著,注重背景;全面系统,纵横比较;大胆怀疑,合理修正。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法律学说,正是为了实现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58.
法律文化是历史积淀的结果,不同的历史传统形成了不同的法律文化模式。中国几千年风云变幻,法律历史类型屡经更叠,但法律文化至今仍未摆脱公法文化的模式。法律文化的内在特质决定着它的积极作用的限度。公法文化曾给中国历史增添过光辉,然而更阻滞了中国法律近代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它的历史性  相似文献   
59.
高技术研究及高技术产业化立法研究付子堂一、中国高技术法的总体立法思路和基本管理制度(一)中国高技术立法的指导思想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中国各项事业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中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总的基本原则。高技...  相似文献   
60.
《民法典》居住权作为一种用益物权,协调了《民法典》中所有权制度与婚姻家庭制度等制度,解决了《民法典》中所涉的居住问题.《民法典》居住权制度发挥着社会保障、经济促进和伦理价值稳固的重要社会功能.在居住权制度的社会功能中,既包含因居住权的立法目的 和制度设计而具备的直接功能,亦涵盖其与其他制度对接而衍生的间接功能.在实践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