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75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权利的功能在于对纷争的利益主张提供正当性,即通过社会组织的法律制度、道德规范或者习俗规范来维护利益主张,定纷止争.但由于制度本身的不穷尽,社会生活本身的不断发展,权利的界定和实现存在着冲突.这种权利冲突是社会资源稀缺性和人自然属性内在张力的必然结果,制度的抽象与滞后性则是权利冲突的人为原因.权利冲突不能从根本上一劳永逸的解决,但能通过资源总量的增加、制度的完善和实施过程中的技巧、道德修养的提高和社会沟通渠道的拓展予以缓解.  相似文献   
12.
对于武力干涉问题,国际法在当代的国际实践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种挑战蕴藏着变革的契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做法以及国际社会主要国家的反应表明,《联合国宪章》有关使用武力的规定虽然在名义上具有约束力,但实际上未被严格遵守,国际实践正在向确立新的武力干涉的程序与实体规范演进。在这样的背景下,必须警惕单边干涉的合法化,避免霸权体制强权入侵模式的延续,坚持以人道主义、多边主义为武力干涉的核心条件,形成多元善治的格局。就中国而言,应当充分利用作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的身份,防止武力干涉领域的国际法出现暴力化的倾向,引导和塑造武力干涉领域国际法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一、中国特色国际法理论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研讨中国特色国际法理论的必要性,需要树立一种正确的国际法观,也就是认识和分析国际法的妥当方式、看待和审视国际法的正确心态。国际法观有多个维度,从国家立场、国家利益、民族文化的角度看,可以作这样的论断:不唯可以拥有一国特色的国际法理论,而且,国际法源自国家实践,国家的单边、双边、多边等不同层面的实践,还构造了具有一国或  相似文献   
14.
15.
近数十年来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切实威胁到岛屿国家和沿海小国领土的存在。如果国家领土被淹没于海平面以下,其是否仍有国家资格是一个必须面对的法律问题。国际法在国家资格上确立了创建和消失的一般规则,同时也存在着没有领土和人口、没有政府、没有完全主权的国家,此种特殊性使得国家资格不能简单以几项标准来判断。从国际法的实践来看,一项或几项判断标准的缺失,并不必然导致国家失去国家资格。而导致领土被海水淹没的原因,是全人类所造成的,被淹没的国家只是受害者。所以,于情于理都不能轻易剥夺被淹没国家的国家资格。国际法应该调整自身的规定,发展和创造出更好的方案,最大程度地保障被淹没国家的权益。  相似文献   
16.
17.
一、国际公法学 (一)“九五”期间国际公法学研究概况 九五期间的国际法学研究,受到一系列重要的历史性事件的影响。其中首要者是,1996年12月9日,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共中央举行的法律知识讲座上就学习和研究国际法问题所作的重要指示。在总书记的讲话鼓舞下,结合中国对外关系和国际社会的实际情况及重大事件,中国国际法学界在九五期间着重探讨了以下问题: 1.国家主权问题。主权问题是国际法的一个基本的和全局性的问题,是近代国际法理论的核心,是当代国际社会的基础。冷战的结束后,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间相互依赖…  相似文献   
18.
何志鹏 《当代法学》2021,35(5):110-126
21世纪的国际法律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见证了多边主义的退潮和国家单边主义甚嚣尘上的事实境况.国际法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应如何界定、如何促进国际社会的良性运转,是一个在认识现代性国际法过程中值得深入思考并清晰论断的关键问题.自17世纪现代国际法产生并逐渐定型,国际法律体系的运行进程就不断呈示和强化着国家本位的特征.具体表现为:国际法以国家的利益诉求为规范确立的起点;国际法以国家意志和意愿作为其效力的依据;国际法以国家行动作为其发挥作用的主要动力.因而,国家本位是现代性国际法的基本特征,也是长期处于国际关系大环境中的必然表现.国际法的国家本位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国家的独立自主,强化了国家主权,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单边主义,忽视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甚至容忍了强权政治.为此,国际社会有必要在现有的国家契约基础之上通过观念塑造和实践引导而构建国际社会契约,避免国家本位在国际法中的极端发展,促进国家利益与国际社会利益的协调共进.  相似文献   
19.
持续反对原则的适用条件对于理解和操作国际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原则意味着习惯可以在全人类与一国利益、多国与一国意志、普遍国际规范与特殊国际规范之间营造平衡,因而对于国际法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国际法理论对于持续反对原则的适用条件很难给出有效的界定,作为现代国际公法理论的理性选择路径则为持续反对原则提出了不同的博弈理论。戈德史密斯与波斯纳、爱德华.斯韦恩、诺曼和特拉奇曼、安德鲁.古兹曼在先后接续的研究中借鉴并发展了习惯国际法实施中持续反对原则的适用条件:在时间上,持续反对仅在习惯规则出现的过程中可以主张;对于不同类型的习惯而言,宜根据习惯的不同强度提出对于持续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中国法律翻译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翻译,是对法律思想观念、法律语言文化、法律规范和法律文本的跨法系交流行为和跨语系交际行为。研究整理中国法律翻译的发展脉络,发掘其对整个中国近现代和当代社会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提出今后法律翻译在研究中的重点领域和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