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法律   26篇
中国政治   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正> 在我国,在开展司法精神病学鉴定工作中,涉及得最多的是关于刑事责任能力的评定问题。可是国內法学界对这个重要问题恰恰研究得较少。要为此而责备法学家是不公平的,因为这项任务的完成不可能由一家承担。现实情况赋予了司法精神病学工作者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深入探讨精神病人刑事责任能力问题已迫在眉睫。司法精神病学的研究不可能脱离精神病学和法学,本文围绕这两方面的知识,对如  相似文献   
22.
失踪的女人     
失踪的女人何恬译贝尔·布朗斯有一种逃离她丈夫的习惯──他们共有6人,她嫁过6次。所以,当她母亲1997年8月13日报告她从缅因南部的家里失踪时,警察在着手调查这起案子前,采取了等等看的态度。据贝尔的母亲说,这位失踪的46岁妇女也是一名酒精成瘾者,曾有...  相似文献   
23.
何恬 《证据科学》2007,15(1):238-245
全国迄今为止无统一的刑事责任能力评定标准,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中,迫切需要一个医学与法学相结合的评定大纲,根据这一现实需求,笔者医法结合,还借鉴了法治国家的先进经验,拟定了一个建议稿供同仁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4.
司法精神病鉴定结论中的"偏执性精神病,无诉讼行为能力"可能导致诸多方面的问题,鉴于此,建议偏执性精神病的诊断只限于临床精神医学研究的范畴。  相似文献   
25.
司法实务中,人们对《刑法》第18条的理解有些偏差,如①对条文中提到的"精神病"只停留在精神医学的层面来加以解释;②错误地认为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是法学条件;③错误地认为发病期的精神病人作案皆无罪或减罪;④错误地认为鉴定医生是评定刑事责任能力的主体。此外,该条规定需要完善,如①是否可考虑去掉第2款;②对有病无罪的那部分病人处理措施规定得太单一;③宜增加对吸毒者刑事责任能力的规定。  相似文献   
26.
我国司法精神医学在刑事领域中的应用已有近30年的历史,虽然成绩斐然,但尚存不足。严峻的现实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是伪装精神病的数量和手段均在逐渐提高,现行的流水分段作业模式已显得捉襟见肘,难以有效地遏制这一不良增长势头;其二是国内的刑事犯罪日趋复杂化和多元化,刑警只有针对性地借助各种科技手段提高侦查技能方能从容应对,而司法精神医学便是其中的一门技术,对一些案件的侦破具有不可替代的神奇功效。然而,国内侦查实务中司法精神医学的运用范围仅限于鉴定与刑事案件相关的各种法律能力,刑警遇到其他与该学科有关的问题时很少聘请司法精神医学专业人员来协助,致使办案效率受到一定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7.
何恬 《证据科学》2007,14(1):I0012-I0017
受“有病无罪”观念的错误影响,长期以来法学领域很少开展对精神病人“犯罪”的研究,致使形成“精神病学鉴定专家裁判精神病人是否犯罪”的态势,忽视了对社会公共安全的保护.笔者简明扼要地介绍了美国司法精神病学近几十年的变迁,以此为参照,发表了对精神病人犯罪研究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8.
浅析我国民事行为能力欠缺宣告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民事法律对精神病人民事行为能力欠缺者设有宣告制度,该制度的实行对精神病人的权益保护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建议借鉴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当代的法律法规,完善国内相关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29.
目击人对犯罪嫌疑人的辨认陈述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在犯罪情形中,由于目击人受外界环境、主观心理方面的影响,形成记忆缺陷,难以给出准确的证据。影响目击人辨认的因素在记忆的识忆、保持和回忆等三个阶段都有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