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政治   4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何标 《台声》2003,(1):17-17
《台声》作为沟通两岸的综合性刊物,20年来在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仅以我撰写的有关两岸文学方面的作品来说,就发表过十几篇。记得最早一篇是1984年第5期刊载的《鲁迅先生与台湾青年张我军》,这篇文章首次公布了76年前台湾青年张我军登门拜访鲁迅先生的经过以及在交谈中鲁迅对台湾青年的高度评价;并附有张我军赠给鲁迅4份《台湾民报》原件的照片,是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同样难得的资料,出现在我写的《喜迎<乱都之恋>归来》、《6O年前北京———台湾一座“桥”:读<少年台湾>创刊号》,《张我军与“新野…  相似文献   
12.
何标 《台声》2011,(2):56-57
2011年12月22日,是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简称全国台联)成立30周年的日子。30年来,全国台联始终坚持服务乡亲的宗旨,推动并组织两岸之间的交流交往,积极了解和反映台胞乡亲的愿望和诉求,努力维护台胞乡亲的福祉和利益,加强与全球台胞社团组织的联系与互动,团结广大台胞乡亲共同为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3.
何标 《台声》1997,(11)
中共十五最重大的成果,是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全党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而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用“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统一祖国。十五大报告把这一则和题提到了新的高度,做出了更有针对性、更符合当前海峡两岸关系实际的阐述。中共统一祖国政策的一贯性和连续性十五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把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作为自己的历史重任,并为此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就台湾来说,早在1955年周恩来就提出愿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1956年毛泽东提出:“和为贵”、“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1966年周恩来对和平…  相似文献   
14.
“华姐志贞成白骨,斐兄英烈竟沉尸”.这是“二·二八”起义前担任台北建国中学校长的陈文彬先生,生前所作悼念宋斐如、区严华夫妇的诗句.宋先生曾任台北《人民导报》社社长,1947年“二·二八”起义被镇压时遭特务绑架失踪,据传被装入麻袋沉入大海.三年后,区严华女士又在白色恐怖时期惨遭杀害.独子宋亮当年不足6岁,顿成父母双亡狐儿,后由亲戚带来大陆,现已年届半百,供职于深圳市.  相似文献   
15.
何标 《台声》2010,(5):35-35
<正> 蔡英文充任民进党"党魁"以来,挟持"县市长"及"立委"选战接连取胜的优势,以学者从政风度及与陈水扁柔性切割的手段,被各方"刮目相看",赢得绿营一片"赞美之声"。然而,"赞美声"背后,蔡英文面临的现实和未来并不容乐观。面临的困境蔡英文面临的诸多困扰,主要来自民进党内部。首先是5月下旬的党主席选举。她本人"当仁不让"地要求连任,从目前民  相似文献   
16.
何标 《台声》2006,(12):17-18
主流民意是民众主体意向的综合表现,民进党执政6年来岛内社情民意变化迅速,有必要从较深层次,对台湾主流民意做贴近现实的概括和诠释。现从“要民主”、“要和平、”“反动乱”、“反军购”四个方面提出以下看法:台湾当局一贯把“直选最高领导人”吹嘘为台湾民主的重大成就,事实上,选什么“当家人”和决定“当家人”的去留更为重要。6年前,台湾选民抛弃在台执政50多年与民众积怨甚深的国民党,把希望寄托于民进党,陈水扁上台成为“台湾人出头天”的象征。事后证明,陈水扁在“爱台湾”的口头禅掩盖下,为自己、亲属和亲信大肆贪腐,比国民党的“…  相似文献   
17.
何标 《台声》2013,(5):55-55
自美国将其战略重点转移亚洲以来,人们多聚焦于中日钓鱼岛主权争端及朝鲜发射导弹问题,台海方面却突显“风平浪静”。但个人认为这只不过就表面现象而言,实际上台湾岛内外暗流汹涌,波谲云诡。  相似文献   
18.
2月11日,深受海峡两岸同胞热爱和尊敬的老一辈作家萧乾先生病逝。第2天台北各大报纸纷纷发布消息,刊登照片,表示哀悼。报道中提到萧老早在30年代就步入文坛,是“二次大战中国唯一驰骋欧洲战场的著名记者”,“晚年仍笔耕不辍”,“给后人留下400余万字的作品”等光辉业绩。台北一家报纸以《人间独有一萧乾》为题发表文章,赞誉萧乾是“心胸旷达”的“文坛音宿”;特别提到他1946年去台湾采访时,“见识到当时诸多不得人心的政策,发出铿锵有力的批判之声”。有些记者回忆赴北京采访时,看到萧老在病榻上的音容谈吐,无限缅怀。台湾文学…  相似文献   
19.
何标 《台声》2009,(2):39-40
中华民族5000年灿烂辉煌的文化,是全体炎黄子孙对人类的伟大贡献和传世之宝;是当前台海两岸政党交流、经济交流的纽带和根基。加强两岸同胞的文化交流,恢复台胞中华文化传统的历史记忆,应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何标 《台声》1998,(10)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又已来临,每逢佳节倍思亲。记得有首《寄语台胞》的诗写道:“中秋皓月洒清辉,棠探情深叹久违。桑粹晴空八万里,不知何日彩云归?”三年前的春节前夕,江泽民先生提出了两岸进行政治谈判的重要建议,受到两岸同胞热烈欢迎,使象征祖国和平统一的“彩云归”,展现出新的曙光。时过三年,两岸情势的发展使我们更加感到两岸早日进行政治谈判的迫切。目前,岛内乡亲大多盼望能有一个安定和平的生存环境,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无稳定的两岸关系。所以他们对台湾当局‘“戒急用忍”的大陆政策强烈不满,要求台湾当局同祖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