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法律   20篇
综合类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冯英菊 《法学杂志》2003,24(5):64-65
审判中心观已得到了大多数法制国家的尊奉。但在我国,审判中心观还未被普遍接受,这不仅反映在司法人员的执法意识中,而且也反映在创制法律法规的立法活动中,我国刑事证据制度规则方面的欠缺即是其例。  相似文献   
12.
强迫交易罪客观要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暴力、威胁是强迫交易的手段行为,其目的是交易。本文认为,强迫交易中以暴力行为致人轻伤的,应以强迫交易罪而不是伤害罪论处。强迫交易中的交易行为应属合法交易。“超暴利交易”应以抢劫(或敲诈勒索)罪论处。  相似文献   
13.
一、基本案情案例一:2002年9月5日23时许,韩某与朋友王某、陈某酒后来到王家休息。王某、陈某认为韩某做生意赚了钱,对哥们儿不够意思,便趁韩某醉酒昏睡之机,用胶带缠住其嘴,用绳子捆住其腿和胳膊,并一边击打韩的面部和头部,一边搜身,在翻出几张银行卡后,又逼问:“哪个卡有钱,什么密码?”,并威胁韩某“不说就弄死你”。韩某无奈只得告诉王某、陈某哪张卡里有钱以及卡的密码。随后,王某持卡去取钱,陈某留在王某的家里看着韩某。王某取完钱,和陈某二人将锁在屋里的韩某放出。经查询,韩某的信用卡被取走人民币25万元。案例二:2003年1月15日1时…  相似文献   
14.
英国刑事司法改革的几点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更好地实现司法的公正与效率目标,英国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司法改革,内容包括:审前程序、审判程序、量刑、被告人权利保障、被害人权利保障、刑事司法合作,折射出了一些新的改革趋势.给我们的启示是:司法改革应有明确的价值目标,它是一个牵涉到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应有一个权威性机构统一负责.  相似文献   
15.
案情介绍犯罪嫌疑人朱甲和朱乙经预谋,由朱甲随身携带匕首,准备抢钱。2002年5月14日20时许,二人在北京市某区一地下通道内,发现陈某(女)单独行走,便紧跟陈某,并形成前后夹击之势。陈某感觉不妙,当走在陈某前面的朱甲转回头准备掏出匕首实施抢劫时,陈某却以为朱甲、朱乙二人要耍流氓,就抡起挎包砸向朱甲。朱甲见状顺势接过挎包,并用力一拽,将陈某手中的挎包拽了出来。二人拎着挎包随即逃跑。经查,陈某的挎包内有人民币82元、汽车月票、香水、口红等物,共计人民币150余元。分歧意见关于本案的定性,共有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应定为抢劫罪。…  相似文献   
16.
赃物犯罪,确切地讲,应称为“与赃物有关的犯罪”。作为一类犯罪,它是指行为人明知是赃物并实施一定的行为,依据刑法的有关规定构成犯罪的情形。与其他种类的犯罪相比,赃物犯罪有一个明显的特点:二重性,即独立性和依附性并存。赃物犯罪的独立性是指:作为一类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无论是刑法理论还是刑事立法都为其单独设定了罪名、犯罪构成和法定刑,使其在整个犯罪体系中有了一席之地。赃物犯罪的依附性是指:它在事实上与其他犯罪密切相关,在相当程度上它的存在与成立是以其他犯罪的存在与成立为前提的。这是因为赃物犯罪是以他…  相似文献   
17.
我们在实践中遇到过一批涉嫌伪造居民身份证罪的案件:犯罪嫌疑人采取“提供本人照片 ,出资让他人伪造身份证”的方式,以每个二三十元到最多500元的不等价格购买伪造的居 民身份证(以下简称伪造的身份证);部分犯罪嫌疑人还意图利用伪造的身份证实施一定的 违法犯罪行为(如盗窃、诈骗等),还有一些犯罪嫌疑人则利用伪造的身份证掩饰其真实身 份进行合法活动,如旅游、住宿等。对这些案件如何定性、是否构罪,在司法机关之间、司 法人员之间产生了分歧。为此,本文拟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一、关于伪造居民身份证罪的规定世界各…  相似文献   
18.
检察机关建议撤案的现状和利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英菊 《法学杂志》2005,(3):129-131
依据法律规定,撤销案件是侦查机关的一种主动诉讼行为。但是,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运用建议撤案的方式结案的比率甚至与不起诉相当,其原因不仅有执法思想上的偏差,还与法律规定的欠缺有关。在适用效果方面,是弊大于利。理性的选择是严格程序,依法办案。  相似文献   
19.
从制度设计的初衷看,逮捕的根本目的是保证诉讼,但在实践中,逮捕却已沦为侦查的辅助手段。立足中国逮捕实践的现状,本文从理论、立法和司法三个方面深入剖析了其中的原因之后,认为当前的逮捕价值观急需纠偏,呼吁以“人权保障”替代“打击犯罪”作为逮捕的首要价值,以期减少对逮捕的不当适用。  相似文献   
20.
浅谈自首与坦白的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首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一项量刑制度,坦白是我国的一项刑事政策,均属于犯罪分子在犯罪后对自己所犯罪行态度的范畴。二者有很多相同之处,如都以实施了犯罪行为为前提,归案之后都能如实交代自己的犯罪事实,等等。对于二者的界定问题,在刑法修订前,我国刑法学界较为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