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15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诽谤木“诽谤木”又叫“华表木”、“表木”,相传是中国最早的举报雏形。据司马迁木”,《史记》卷十《孝文纪》记载,远在五千多年前的尧舜时期,就立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凡政有得失,民皆可书于木上。在晋代崔豹《古今注·问答释义第八》里也有记载“尧设诽谤之木”。这里说的“诽谤”,是指议论是非、指责过失,类似现在的提意见。在尧舜时代,人们在交通要道上埋设立柱,作为辨认道路的工具,即为路标。同时,人们还可以在木柱上刻写意见,因此称为“诽谤木”。到了晋代,“诽谤木”改为“华表木”、“表木”。南朝梁武帝时,改为在…  相似文献   
12.
<正>1983年10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当年9月撰写的《李大钊烈士碑文》。《碑文》中说:李大钊"在党的二大、三大、四大,都当选为中央委员。"2002年9月,权威的《中国共产党历  相似文献   
13.
隋文帝杨坚,于公元581—604年在位,他创立的隋朝,虽然仅仅存在了三十八年,但隋朝所出现的“君子咸乐其生,小人各安其业,强无凌弱、众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欢娱,二十年间,天下无事、区宇之内晏如”①的繁荣景象,与隋文帝所进行的一系列重大官制改革、特别是将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的改革密不可分。春秋之前,“郡”是小于县的设置,到了战国时期,开始在郡下设县。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普遍推行郡、县两级制,初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后增为四十郡。东汉灵帝中平五年(188),正式实行州郡统县的三级体制。到了南北朝时期,郡的设置越…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中共1921年一大前是否曾召开过一次"三月会议",党史界曾有过多年的争论.20世纪80年代末在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档案中发现的<张太雷在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的书面报告>(1921年6月10日),提到了"在1921年三月召开各组织的代表会议",是曾经召开过这次会议的有力证据.但因缺乏更多、更详尽的文献支持,不少文章,包括一些权威著作,仍然对此持怀疑态度.近年来,在多位中外学者的努力下,随着有关档案的不断发掘和公布,我们获得了有关"三月会议"的更丰富的材料.  相似文献   
15.
六、明神宗万历前期明神宗朱翊钧从万历元年(1573)至四十八年(1620)在位,前后共计四十八年。本文所指的万历前期指的是万历元年至十年(1582)之间。万历元年至十年,张居正出任内阁首辅近十年。其间,神宗年少(即位时十岁,张居正去世时还不满二十岁),实际上是张居正主持朝政。在此期间,张居正几次精兵简政,减少冗员。为叙述的方便,我们将这个时期称之为神宗万历前期。万历前期的裁汰冗员,是从万历三年(1575)五月淮、扬二府发大水开始的。《明史·神宗—》载,此事发生后,下令二府有关部门将其贪酷老疾者皆罢之。另外,在万历三年正月和九年(1581)…  相似文献   
16.
有文说,华林出席了中共五大。但提供的证据却只有他在该会召开24、38年后的两次回忆,以及因袭他说法的3部书籍记述,这些都难以成为他出席中共五大的证据。同时,如果华林出席了中共五大,那就要从出席中共五大的上海14名代表中减去1名。而事实是,减去哪一位代表也不合适。因此,华林没有出席中共五大。  相似文献   
17.
二、北齐文宣帝时期 北齐文宣帝高洋,于550年废东魏,建立北齐,他在位至559年,其年号为天保。天保七年(556)十一月,他开始大规模地精简地方机构、裁减富余人员。文宣帝在诏书中对其宗旨作了明确阐述:现在,州、郡、县太多,损害公私,为弊殊久,非改不可。这个问题,从北魏(386—534年,即东魏的前身)孝昌年间(525—527)以后,就特别突出起来。当时,一些豪强大族各拥部曲,自立州郡,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百室之邑,便立州  相似文献   
18.
四、唐太宗时期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贞观年间(627—649年),国力强盛,社会安定,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太平盛世。宋代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卷一九三《太宗皇帝》中说:时天下大丰,流离失所者都回到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一年判死刑的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到五岭,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当然,这里有美化的成分。但这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确是事实。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得力于唐太宗的精兵简政、裁汰冗员。与东汉光武帝、北齐文宣帝、隋文帝大力精简地方机构不同,唐太宗把精简中央机构作为了主要切入点。唐朝开国初期,朝廷官员多至数千名,冗官充斥,…  相似文献   
19.
精简机构、裁汰冗员,在我国古已有之。著名的事例如下:一、东汉光武帝时期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在位(25—57年)时,一扫西汉末年政治腐败、冗员过滥的旧习,开创了“光武中兴”的局面,其主要措施就是以撤并县级机构为主,兼及裁减中央机构的多余人员。(一)大刀阔斧撤县四百余个“县”作为地方行政区划的一种,最早始于春秋时期,当时设置在边地。春秋后期,各国才把县制推行到内地。到西汉平帝(1—5年在位),共有县1587个,这个数字包括称之为“国”的列侯所食县,称之为“邑”的皇太后、太后、公主所食县,称之为“道”的少…  相似文献   
20.
冯铁金 《党的文献》2014,(2):104-108
中共党史学界一般认为,中共三大的召开时间是1923年6月12至20日。这一说法主要源于《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这份文献。随着共产国际代表,三大主要操办者、指导者马林有关三大的信函、报告在《党的文献》公开发表,并根据其他材料印证,可以推断,三大的召开时间应是1923年6月10至19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