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法律   2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6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早已为世界各国所广泛采用的缓刑,在我国当前却呈现出适用不当的态势。这不仅与制度层面的立法规定有关,而且与司法实践中的诸多现实因素相联。在现有框架下,公安机关应做好人身危险性评价的调查,建立案件的追踪制度,完善执行中的考察,注重运用建议撤销权,以遏制缓刑的不当适用。  相似文献   
12.
诱惑侦查作为破获重大隐蔽性犯罪案件行之有效的一种侦查方式,突破了传统侦查方式的限制,适应了应对当前犯罪的需要,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效益和价值。但是,由于我国在此领域的立法空白,使得诱惑侦查与生俱来的弊端一再呈现。对诱惑侦查进行必要的规制,将其纳入法治轨道运行是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为适应时代发展,公安执法应注重契约平等、权利神圣、程序公正、无罪推定、罪刑法定、法律至上、合法取证、执法比例、一事不再理、不强迫自证罪等理念,从而端正执法思想,转变执法观念,提高执法水平,尊重保障人权,实现依法治国,建设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14.
早已为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缓刑,在我国当前却呈现出适用不当的态势.这不仅与制度层面的立法规定有关,而且与司法实践中的诸多现实因素相联.在现有框架下,公安机关应做好人身危险性评价的调查,建立案件的追踪制度,完善执行中的考察,注重运用建议撤销权,以遏制缓刑的不当适用.  相似文献   
15.
以宽严相济政策来审视当前"面广量大"的缓刑,不难发现由于利益驱动、社会关系以及法律漏洞等原因,缓刑适用时缺乏明确的界限标准,执行中有关部门缺乏沟通,考察中缺乏有效监管,涉黑(恶)案件中适用不够慎重.为发挥缓刑的应有作用,对缓刑应当标本兼治:治标之策主要是建立案件追踪制度,规范执行程序,用足用好建议撤销权,加强量刑建议权和抗诉权;治本之策主要是消除背后的利益驱动,完善程序和实体立法,增设考验期满前考察机关的鉴定程序,建立科学可行的执行体制.  相似文献   
16.
要规范执法,保障人权,应改变我国目前拘传规定得过于简略的现状,完善拘传立法。为此,需扩大拘传的对象范围,明确拘传的情形,延长拘传的时限,规定拘传的时间间隔,统一拘传的令状,充实拘传的程序,并将侦查中有关拘传的内容集中到强制措施中。  相似文献   
17.
未成年人犯罪刑事立法完善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顺应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针对司法实践中对未成年人适用刑罚社会效果不尽理想的现实,有必要对现行刑法及其他相关规范性文件中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立法进行完善.具体而言:应当明确禁止对未成年犯罪人适用无期徒刑与罚金刑;严格限制未成年人的累犯构成条件;对未成年人建立"前科消灭制度";完善未成年人犯罪的非刑罚处置措施结构.  相似文献   
18.
早已为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缓刑,在我国当前却呈现出适用不当的态势。这不仅与制度层面的立法规定有关,而且与司法实践中的诸多现实因素相联。在现有框架下,公安机关应做好人身危险性评价的调查,建立案件的追踪制度,完善执行中的考察,注重运用建议撤销权,以遏制缓刑的不当适用。  相似文献   
19.
农村校园色情暴力带来了极其严重的社会危害,呈现出时间长、人数多等特点.当务之急是从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四方面的原因入手,遏制这种丧尽天良、枉为人师的恶性案件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