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0篇
法律   10篇
中国共产党   13篇
中国政治   47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文化产业作为一个全球性的产业创新领域,已经开始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前所未有的战略性影响。新的国际文化秩序的建立和文化力量格局的重组,正沿着文化产业这条中轴线展开。随着现代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一体化发展,一向被当做“非经济因素”的人文知识,与作为传统经济内容的技术、产品和产业之间,发生了全新的、本质性的互渗关系。在东西长七百余公里的长江三峡库区,有着巨量的、独特的、十分深厚的文化蕴涵。适应未来世界  相似文献   
32.
大渡口区是一个老工业基地,工业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大渡口的工业经济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上仍然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级阶段,与先进区县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与新型工业化的要求相比存在着综合实力特别是核心竞争力不强、科技含量尤其是信息化水平不高、结构性矛盾突出、  相似文献   
33.
把握战略内涵 抢抓战略机遇 建设重庆“一小时经济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洋同志在全市经济工作会上提出建设重庆“一小时经济圈”的战略举措,这是打好“直辖牌”和“库区牌”的战略载体,对于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完成中央交办的四件大事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我们一定要把握战略内涵,抓住战略节点,发挥战略优势,抢抓战略机遇,为建设重庆“一小时经济圈”作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34.
10月17日-21日,我参加市党政代表团赴浙江、江苏学习考察。通过座谈会,现场考察参观以及与当地党政领导、企业家等多方面的沟通和交流,耳闻目睹和切身感受了江浙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可贵经验,感触深深,启示多多。  相似文献   
35.
一个时代的人文精神,标志着一个时代人的思想解放和文化自觉,是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区的文明进步的精神支撑和战略制高点,目前,重庆正处于一个发展的关键时期,培育适合重庆发展独具特色的人文精神,构建和谐重庆,抢占发展建设战略制高点已经刻不容缓。一、以人为本解读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一个国家、民族或区域的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大多数  相似文献   
36.
今年7月,我有幸随重庆市第四期美国城乡规划高级研讨班学习。通过听讲座,现场考察参观以及和美国专家、政府官员、市民等多方面的沟通和交流,耳闻目睹和切身感受了美国城乡规划的可贵经验,学美国,看中国,想重庆,思未来,感触启示良多。  相似文献   
37.
38.
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必须“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大渡口区如何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我们区委、区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根据大渡口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了扬长避短,加快发展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39.
对船舶物权变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仍延续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登记对抗主义立法例,但在登记对抗主义的具体表述上,摒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等法律先要求"应当登记",后规定"未登记,不得第三人"的做法,同时将第三人明确限定为善意第三人。这一本来更符合登记对抗主义真义的表述,却引发了海事海商实务部门较普遍的疑虑、困惑和担忧。这既暴露了长期以来学界在理解登记对抗主义上的纷争和分歧,也暴露了司法实践中一般理念和做法与登记对抗主义真义的偏离,同时还说明不仅在船舶物权变动,而且在其他采登记对抗主义的物权方面,均缺乏对登记对抗主义真义完整、准确的解读。采用实证分析方法,通过43个样本案例,描述、总结当前中国司法实践中船舶登记对抗主义的实际运行及特点,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登记对抗主义的真义探寻,针对司法实践中涉及登记对抗的典型判断,就如何对其予以匡正提出意见和看法。  相似文献   
40.
民事抗诉的基础或依据是检察监督权,针对的是审判权,在性质上是公权力对公权力的监督。2007年民事诉讼法修改将当事人申请再审事由与检察机关抗诉事由同一化,2012年民事诉讼法第209条又将当事人申请再审作为申请抗诉的前置条件,这些立法安排不断增强了检察机关民事抗诉的救济功能,与其应有的公权监督属性、公权监督目的渐行渐远。对于民事抗诉公权监督属性的迷失,应尽快在理论认识上厘清,在立法、实践层面归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