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9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165篇
中国共产党   16篇
中国政治   32篇
政治理论   13篇
综合类   2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1.
微量DNA技术的普及和收集成本的降低,为建立高通量、高效率的非人类DNA数据库奠定了基础,为获取大量非人类DNA证据提供了前提条件.几乎无处不在的非人类DNA证据在法庭科学领域的证据价值不可估量.但由于数据库相对共享公开的运作模式及实务界对DNA证据的盲目信赖,也衍生出准入转化机制缺位、证据审查浮于形式等问题,因此本文...  相似文献   
92.
近年来,救人被讹的事件屡屡发生.此类事件凸显出的不仅仅是社会道德的滑坡,更多的是法律规制的缺失.西方国家的"好撒玛利亚人法"已运行多年,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值得我国借鉴.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同时,我国应制定一部包含救助者的范围界定、救助作为公民的一般义务、救助者的责任豁免、侵犯救助者合法权益的法律责任、举证责任等内容的全国性的保护救助者权益的"好人法",以解决目前我国社会"救不救"这一问题,维护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93.
<正>1案例1.1案例1姜某,男,49岁,在押期间于某日凌晨因情绪不稳加戴戒具,早晨6:00许解除戒具,上午10:00许在转移过程中突然晕倒,抢救无效后死亡。尸体检验:心腔内血液不凝,呈流动性。心内膜及各瓣膜光滑,主动脉根部散在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及右冠状动脉管腔Ⅰ~Ⅱ级狭窄。双肺苍白,含气丰富。剪开肺动脉及其左、右分支,见左、右肺动脉末端及肺叶肺动脉内有血栓栓塞,以右肺叶  相似文献   
94.
1案例 1.1案例1 姜某,男,49岁,在押期间于某日凌晨因情绪不稳加戴戒具,早晨6:00许解除戒具,上午10:00许在转移过程中突然晕倒,抢救无效后死亡。  相似文献   
95.
当事人起诉鉴定机构1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收集整理了当事人因为对法医学鉴定行为或者鉴定结论不满意而提起诉讼的案件,共计16例。在这些案件中,暴露了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员存在以下问题:鉴定程序不规范,鉴定活动违反相关法律规定,鉴定行为侵犯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鉴定资料丢失,鉴定文书表述不当,鉴定结论错误等等。作者对这些案件分析、研究的结果提示,提高中国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员的法律素质和鉴定业务水平迫在眉睫,并提出了防范司法鉴定纠纷的对策。  相似文献   
96.
2017年底发布的《侵权责任法·医疗损害责任》司法解释规定了新的鉴定规则:确定了医疗损害专门性问题鉴定的概念及内容,取鉴定申请替代患方举证能力的不足,规定了新的鉴定人资格要求,明确了医疗过错判定的要求;明确了因果关系分级要求;明确了医疗损害鉴定的程序要求等。但仍然保留了医疗损害鉴定二元化模式。新的规定给我国医疗损害鉴定带来了新的挑战,尤其是鉴定人资格、专家辅助人意见可以成为定案依据的规定,将直接影响我国的法医开展医疗损害鉴定。笔者由此提出了以下建议:(1)医疗鉴定要回归科学性、公益性、规范性;(2)医疗损害鉴定回归同行评议是必然趋势;(3)应当建立统一的临床医学鉴定专家库;(4)应当研究医疗损害鉴定的理论、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97.
以审判为中心的庭审模式是当今诉讼改革的主要方向,案件庭审实质化是诉讼改革的主要目标,在此背景下,法医鉴定人出庭质证将会实质化、常态化。为此,最高人民法院等部门出台了保障鉴定人出庭的相关规定、规则。法医鉴定意见质证实质化要求法医鉴定人在出庭时履行相关义务:尊重法庭、如实回答提问、释明鉴定意见。当前法医参加庭审质证中存在法医鉴定人出庭率低、鉴定意见的法律性质不明确、鉴定人出庭的具体要求不明确、与包括专家辅助人在内的其他专家证据形式的冲突等问题。为此,笔者向法医鉴定人提出三点建议:不断学习,提升专业技能;加强修炼,提高法律知识;注重实践,强化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98.
错案时有发生,错案与错误的科学证据有着密切关系。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大背景下,公安部对《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规定》做了修订,其中的内容涉及鉴定人员出具虚假、错误鉴定意见的法律责任。除了相关部门加大投入、提高鉴定人员的待遇之外,作者提出了5条建议:加强对鉴定人员的职业伦理教育;鉴定人员应当努力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规范实验室管理,严格鉴定程序;做好送检的检材、样本等物证的交接与保管;增强鉴定文书书写制作意识,保存好鉴定档案。  相似文献   
99.
一、前言 你是否被文章题目震撼了呢?如果是这样,那么也别担心.因为科技怀疑主义由来已久.柏拉图在2370年前就曾在科技对人类关系的影响上感到过焦虑.1在《对话篇:菲德洛斯》篇中,苏格拉底与菲德洛斯就有这样一段对话,苏格拉底说: 在这样一个情境下,你是文字之父,来自父亲对自己孩子的爱是一个他们所不能拥有的品质;因为你的发现会在学习者的灵魂中产生遗忘,因为他们不会使用自己的记忆;他们相信外在的形式符号而不记得自己.你所发现的特征不是帮助记忆的,而是帮助回忆的.  相似文献   
100.
法医学鉴定的对象是人及与人相关材料,因此在法医学检案实践中需要考虑伦理问题。基于法医学鉴定中的公平正义、尊重、真相告知三大基本原则,进一步衍生出法医学检案实践活动的具体伦理要求,即法医学鉴定的称职性、对鉴定涉及案件及其当事人伦理考虑、如何处理案件检材。然而当前法医学鉴定却存在部分法医鉴定人不称职、重技术轻程序、鉴定机构选择出现争议、利益输送与利益冲突等问题。笔者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并重点讨论三大矛盾,保证法医学鉴定称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