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16篇
中国共产党   27篇
中国政治   40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正9·11事件发生后,小布什将中东和阿富汗视作国际恐怖主义的源头。为此,他首先在阿富汗发动了针对塔利班极端伊斯兰政权的战争,并在随后开始雄心勃勃推行其"大中东民主计划"——通过战争推翻萨达姆政权,在伊拉克建立西方式民主政体,正是该计划的核心举措。美国当时的军事行动虽然进展顺利,但其声称要建立的"可持续发展、自由、民主的新国家",却从未在伊拉克出现过。十年来,伊拉克宗教派别冲突和恐怖袭击从未停歇,且有愈演愈烈之势。2014年6月,其国  相似文献   
82.
正中国和俄罗斯领土之和,占到亚欧大陆总面积的一半。俄罗斯既是中国的大国伙伴,又是区域伙伴,同时还是周边邻国,因而对中国外交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反之,中国之于俄罗斯,也具有同样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上述特点,决定了"金砖四国"中两个规模最大的国家,有着无限广阔的合作空间。  相似文献   
83.
故乡情     
淘气的小花狗咬缺树梢的月亮横坐牛背的牧童吹一笛绿色的悠扬山脚下顽皮的小河翻滚起彩色的波浪瓦屋上淡蓝的炊烟勾起,人们回家的渴望母亲蹲在灶房里把又一个日子炒得喷香父亲叭咯着长烟竿品尝着有滋味的时光故乡像一幅风俗画永远是那样宁静安详…故乡情@卜宗学...  相似文献   
84.
“负责任主权”是当前国际关系主权理论面对的新议题,这是主权理论在时间与空间维度上嬗变的必然结果。它一方面源于主权概念之历史逻辑与内在的“正当性”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国家应对当前全球问题的一种理论选择。“负责任主权”理论并不是对传统主权理论的单纯挑战或背离。在从“权利”、“控制”与“能力”视角走向“责任”视角的过程中,“负责任主权”实际上与主权的特定历史传统(如“大国责任”)一脉相承;同时,它在概念建构过程中也逐渐丰富其内涵,从最初的“保护”、“预防”与“反应”功能扩充到“构建/重建”乃至于“关怀”功能。当前“负责任主权”研究逐渐体现出“自由论”与“社群论”两种不同的责任观。作为一种新框架,“负责任主权”已经在结构、逻辑、标准、内容与层次方面展现出若干理论特征。尽管面临许多理论争议与实践挑战,“负责任主权”中的某些因素有助于推动中国主动地融入国际社会,缓解崛起过程中的困境,展现负责任的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85.
做好民主党派成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党派的自身建设,更好地履行参政党职能.  相似文献   
86.
关于何谓“中产”的话题.近年来讨论很多,不少人认为,“中产”不仅仅是一种经济概念,也应该是一种文化概念和社会概念。  相似文献   
87.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取得革命与建设的胜利,固然有很多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是与各民主党派的通力合作,而合作的基石便是“以民为本”。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还是改革开放以来,“以民为本”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密切合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88.
汉语和韩语(朝鲜语)对比关系中否定句与肯定句的意义分量和它的位置问题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我们在汉韩翻译或韩汉翻译中常常遇到这样一些句子.  相似文献   
89.
郭沫若在他的一生中,与湘籍革命家有着亲密的交往,凝结着深厚的战斗情谊。一、邓中的鼓励和批评 1921年,郭沫若名襄诗坛的诗集《女神》出版了。1923年,他的诗歌、  相似文献   
90.
中国《民法典》的出台是中国法治发展的一座里程碑,也引起了国外民法学界关注。在德国学者眼中,《民法典》完全可与世界已有民法典比肩,不过其创新部分仍有待时间检验。同时,条文表述的俭省、规范之间体系关联的模糊、中德相同概念的不同内涵、德国学者对中国法实践了解的缺乏、路径依赖的局限等因素,导致德国学者关于《民法典》的论述中出现困惑甚至可能产生误解与误读。对德国学者关于中国《民法典》评价的“再评价”,既应考虑德国学者对《民法典》立法背景和条文内容的理解是否准确,也需对照中国学者对相关问题的学术见解,通过比较分析才能做出更为客观的评价。德国学者的讨论与评述为中国全面客观认识《民法典》的进步及不足提供了有益的域外视角,也凸显了中德学术交流的积极意义并提供了重要素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