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4篇
法律   43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14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文证审查是检察机关履行检察权的一种方式,是在批捕、起诉阶段受托对原鉴定解决专门性问题是否恰当进行衡量的一种特殊鉴定,是关乎检察机关能否规范执法的重要保障.相关立法部门应将文证审查意见书规定为七种证据之一并在整个诉讼过程中使用.  相似文献   
82.
证券执法和解制度是指在证券执法过程中,证券监管机构通过与被监管者协商,就特定的被调查行为达成和解,以被监管者自愿的作为或不作为代替形式上的行政处罚,从而终结案件的一种执法机制。我国在立法层面确立证券执法和解制度需要解决好和解的适用条件、基本程序、和解内容和效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83.
<正> 1985年9月6日全国六届人大常委会12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该法将于1986年7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建国以来,我国颁布的第一部调整计量监督管理工作的法律,它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建国以来,我国很重视计量立法工作。1955年成立国家计量局。1959年以后,我国政府陆续颁布《统一我国计量制度的命令》、《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管理  相似文献   
84.
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实现城乡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培养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主体性意识,实现农村的内源性发展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以一个乡村振兴试点村为例,探讨了以退休干部牵头的社会组织,通过社会力量助推乡村内源性发展的策略和路径。研究表明:社会组织可以通过“融入-培育-助推”的行动逻辑来助推以农民为主体的乡村振兴,具体表现为:社会组织通过融入国家政策体系、地方行政体系和乡村社会体系,引入外源式资源培育农民公共事务参与意识和集体行动能力,助推村社实现产业和治理的组织化,推动农村内源性发展。这种发展路径与社会力量不同阶段的助推策略相呼应,且各阶段相互交错,是一个双向非线性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力量促进了外来资源引入与内生动力培育的融合,实现了村庄的内源性发展。  相似文献   
85.
吴烨  叶林 《法学杂志》2018,(5):16-28
人工智能深刻地影响着传统投资顾问业的发展方向,"智能投顾"脱胎于投资咨询业,却逐渐偏离了以"投资咨询"为核心的传统模式,已成为以"资产管理"为核心的新型模式。我国欠缺针对投资顾问的高位阶立法,难以形成对"智能投顾"的有效监管。"智能投顾"在本质上是投资信托,引入信托法作为实定法解释工具,可以夯实规制智能投顾的法理基础,缓和立法缺位、规范无据和监管错位等问题。在此前提下,智能投顾经营者应当建立内部利益冲突防范机制,妥善解决与投资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在立法上应当明确智能投顾经营者承担受托人的信义义务,监管机关应当设置单独的牌照管理规则,以期提升法律规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6.
叶林  张冉 《北方法学》2024,(2):5-21
市场准入权居于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权力束的核心序列。我国正在由区分不同产权企业准入模式转向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准入模式。这是对宪法平等原则的精准解读,是营业自由一般法理的具体表达,契合便利投资的现实需求。目前,我国展开了精简公司设立要件和推行负面清单等优化市场准入法治环境举措,但不意味市场主体逸脱准入监管。2023年《公司法》增设了五年出资期限来矫正认缴制带来的实践问题,市场监管部门基于市场准入与事中事后监管辩证关系适度调整了“双随机、一公开”的监管模式。但市场准入监管存在边界,需要深化设立登记形式审查观照市场主体理性自治,遵循比例原则设定准入许可并要求行政机关严格依照法律要件实施准入裁量权。  相似文献   
87.
杨宇泽  叶林 《行政论坛》2023,(1):61-68+2
近年来,尺度这一概念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我国城市治理议题包括行政区划调整的研究之中。基于对尺度概念的多重本体论认识,行政区划调整中的尺度重构同时存在作为规则、实践与理念的三维面向。不同维度的尺度重构既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其中的复杂互动对行政区划调整的现实进程和走向产生深远影响。在此框架下从微观层面剖析尺度重构不同维度的表征及其差异,并对其中的互动关系进行探讨,深化对行政区划调整运作逻辑的理解,进一步丰富尺度重构理论体系,推动其在中国情境下的发展和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88.
叶林  卢玮 《理论与改革》2023,(2):123-134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村庄向城市社区转变的过程中产生了转型社区的过渡形态。转型社区面临传统性治理模式断裂、现代性治理体系尚未建立,居民关系重构,多元利益分配机制缺失等难题。复杂的治理情境下社区矛盾纠纷不断,传统纠纷化解手段失效,现代法治策略难以广泛接受,数量激增、类型多元的纠纷事件影响了基层治理的稳定性。文章以成都市D社区无讼社区建设为案例,研究发现:通过观念、制度、技术等外部嵌入与治理主体吸纳、治理规则培育等内生自主的有机结合,可以实现纠纷的有效化解和溯源治理;在嵌入和自主策略的运用过程中,呈现出不同阶段侧重点的不同,这为更好理解嵌入性自主、总结基层纠纷化解策略提供了现实启示,有助于实现矛盾纠纷治理的溯源化、精准化、持续化,推动转型社区治理能力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