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法律   9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新财产权"的保护一般应涉及到三层涵义:免受公权力侵犯;公平分配;有效增量。"新财产权"的保护不能只靠限制政府权力,相反,如何充分利用政府权力、恰当处理政府的"为"与"不为",是保护"新财产权"的最好手段。"新财产权"的保护应落实于当前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12.
工伤认定行政诉讼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伤认定行政诉讼的实质是法院对行政机关工伤认定行为的再审查。工伤认定行政诉讼中存在的问题很多,有些问题存在于行政诉讼中但在行政诉讼中却难以解决,以致成为工伤认定行政诉讼的困境。如何走出这种困境成为审判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建立宪政背景下的应急法治机制包括一般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应急行政的法治化和紧急状态下国家权力的法治化,两者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最近颁布的《突发事件应对法》标志着我国的应急法治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还不能说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应急法治机制,除了必须认真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以外,还需要制定《紧急状态法》、提高其他行政法律法规制定过程中的“应急”意识以及确立和完善应急权力的司法审查制度等。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公共行政改革的进行.非国家公共组织大量出现,非强制性行政方式广泛使用。这对行政诉讼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行政诉讼的涵义、被告资格、受案范围、举证责任)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借用电阻结构,动态分析了行政诉讼的几个基本问题,并以此提出行政诉讼的动态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5.
吕成 《时代法学》2005,3(3):55-60
民事证据法的目的分为根本目的(或最终目的)和直接目的(或第二层次的目的)两个层次.民事证据法的根本目的是保护当事人合法的民事权益;直接目的是"公正证明程序".民事证据法的任务是发现真实,民事证据法根本目的的实现依赖于发现真实任务的完成.发现真实必须遵从一定的程序,而这一程序必须是在民事证据法目的的指引下所确立的程序.这一程序内含实体公正、程序公正和效率三个要求.  相似文献   
16.
吕成  于晓琪 《理论导刊》2012,(6):25-27,30
区域旅游合作是政府的一种法律行为,应当受法律的调整和规范。区域旅游合作中政府行为的法律规制要致力于三个方面:一是明确合作协议的法律效力;二是编制跨区域规划,为合作各方提供统一的行为规则;三是加强旅游信息交流,实现政府信息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7.
于晓琪  吕成 《理论探索》2011,(6):137-140
信访与行政复议的有效衔接和互动是减轻信访压力,将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的基本思路。当前,信访与行政复议的衔接互动存在诸多问题:信访制度的功能定位不清,二者衔接互动的标准不明确,衔接互动的方式不合理。加强我国信访与行政复议的衔接互动,应准确定位信访制度,明确衔接互动的标准,建立衔接互动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