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法律   18篇
中国共产党   19篇
中国政治   20篇
政治理论   38篇
综合类   2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除了一些特定内涵外,还有许多特质,其中之一是在不断发展民主政治的同时,又保持了相对集权。一个国家选择相对集权或相对分权,既与其国情或社会发展阶段及社会情形有关,又与其历史文化传统有关。中国现阶段的相对集权有其政治优势。相对集权于任何一个政府都是必须的。某些国家因为高度集权从而导致政权倒台,只能说明高度集权不好。高度集权就会演变成为攫取性政治经济体制,这就会影响到社会稳定和发展。相对集权与相对分权各有其优点和缺点,从惩治腐败的角度,把分权看作是预防腐败的"定海神针"是错误的。从加强权力制约角度看,分权有利于抑制腐败,但单纯的分权却不利于抑制腐败。要是没有法治的积极跟进及其他保障措施,分权就可能导致"分散腐败"。要从根本上解决腐败,还是要靠法治。  相似文献   
102.
农民有序建房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盖建新房是富裕后的农民普遍诉求,而尤以城郊为甚。但近年来,城郊结合部农民建房形成了新的矛盾聚焦点,原因在于规划滞后带来农村建房无序,当地国土部门制定的建房标准不合农村实情以及城建执法不公等。化解城郊结合部农民建房的新矛盾,地方政府的规划必须先行,建房标准必须符合实情,建房执法必须规范。  相似文献   
103.
法治社会的法必须被信仰,而现实法律因为缺乏虚拟的威分,其作用是有限的,所以,现实法律不具备信仰的条件,要使法律被信仰,必须揭示法律的理想形态和现实形态的二元划分,并且,这一二元划分,有其客观基础,符合我国国情,易于国民接受,也是构筑法律信仰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04.
宪政视野中的民主政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传毅 《法学杂志》2006,27(1):10-12
宪政就是被宪法和法律规范的公共权力。宪政民主的价值是使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宪政民主要受到环境和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宪政民主的公共权力构建必须实行分权制衡,宪政民主的实现还必须有赖于社会力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5.
民主政治是当今世界的潮流,现代民主在古代民主基础上有很大发展。现代民主概念至少包含少数服从多数、遵循程序、保护少数三个方面的内涵;现代民主政治的表征至少表现为社会关系是平等的契约关系,活力源泉是公平竞争,权力建构是均衡形式;现代民主政治的比较优势表现为具有非凡的亲和力,能够保持政治秩序的持续稳定,有利于人民参政议政,能够保证政治体系内在的活力,有利于避免错误的发生,能够保证政治体制的客观公正。  相似文献   
106.
执政观辨识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总体而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执政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执政能力大为增强。但是,一些党员干部的执政观还存在某些片面认识。廉洁无私的片面认识。廉洁无私是领导干部从政的基本要求,也是组织和人民对领导干部监督的重点。自古以来清官就深受人民拥戴,清官的"过错"  相似文献   
107.
吴传毅 《前沿》2006,(2):20-23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依法执政的提出,有其客观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执政党崇尚法治;政党战胜和超越自我需要法律的规范作用;确保党的执政地位需要依法执政作依凭。  相似文献   
108.
吴传毅 《法学杂志》2004,25(5):9-10
宪法要发挥作用,不仅取决于宪法自身的优良品质,还取决于其他方面的条件。宪法发挥作用的政治条件包括民主、宪政和违宪审查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9.
论法律原则     
法律原则是法的构成要素之一。法律原则具有抽象性、稳定性、平衡补充性的特征 ,是不同于法律规则的法律规范。深入研究和掌握法律原则 ,不仅有利于借助立法的形式 ,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 ,保持其内部和谐 ,更有利于执法水平的提高 ,以确保法律适用的准确 ,全面发挥法律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10.
吴传毅 《法学杂志》2008,29(2):36-38
法治之法必须是被信仰的法律,但具体的现实的法律根本不具备信仰的条件。要让人们信仰法律,就必须构筑法律信仰的条件。构筑法律信仰的重要手段是在建构法律理论时赋予其虚构的成份。鉴于上帝不是我国法律文化的组成部分,因而我们不能照搬西方的理论;又鉴于我国的国情,有必要把法律作理想法与现实法的划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