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法律   7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8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全球化和社会转型,是讨论中国中产阶级产生和成长的两个互为交织的基本议题。这两个议题所以如此紧密地纠缠在一起,首先在于它们都是发生在1980年代后的社会变迁过程。作为一种共时态的社会转变过程,全球化凭借资本、技术、商品、服务和劳动力跨越国家和地区的流动,得以使美国等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文化反哺:生发动因与社会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反哺是在急速的社会变迁时代所发生的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进行广泛的文化吸收的过程,它标志着人类社会原本由父及子的文化传承模式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或代际"颠覆"。造就文化反哺的动因包括社会变迁的提速、同辈群体的影响和大众传播的普及,而文化反哺最重要的社会意义则在于它改变了文化或文明传承的方向,或者说造就了一种全新的文化传承方式。如果说文化反哺现象从共时态角度说算是"只此一地",那么从历时态角度说则堪称"只此一次"。这两大特征赋予包括"文化反哺"在内的中国人民的社会心理嬗变即我们所说的"中国体验"以独特的社会价值,也使当代中国目前仍在延续的这场转型有可能避免沦为单纯的财富增长或GDP堆积。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存在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教育方式以单向灌输为主,受到社会和网络负面影响的挑战等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加强师生的互动性。  相似文献   
14.
试论当代中国青年文化的反哺意义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青年文化,是青年这一特定社会群体所共有的行为方式,从中体现了年轻一代同年长一代迥然相异的价值观念、生活态度和行为规范。作为和社会传统的主流文化明显有别的非主流文化或曰亚文化,青年文化是现代社会剧烈的文化变迁的直接产儿;同时,形成了的青年文化又参与、影响、推动着整个社会的文化变迁,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规定着变迁的方向。考察自产业革命,即现代意义上的青年产生以  相似文献   
15.
世界贸易组织法中区域经济一体化规则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贸易组织法中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规则.最早规定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以下简称“关贸总协定”)第24条中。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该规则的缺陷和不足日益显露出来。1986年9月开始的“乌拉圭回合”谈判.将该规则修改问题列入谈判日程,并最终达成了《关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24条解释的协议》。此外,“乌拉圭回合”谈判通过的其他协议,对一体化的规则也有所涉及。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以后,世贸组织法将原关贸总协定法律制度纳入自己法律体系,因此关贸总协定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规则便成为世贸组织法的重要…  相似文献   
16.
正焦虑,是一种十分复杂的情绪或心理反应,其中交织着紧张、忧虑、担心、焦急和恐惧,是心理学所关注的一种重要的负面心理现象。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在1910年出版的《精神分析引论》一书中,专辟第25讲讨论"焦虑"及其心理特征。他将"焦虑"分为真实的焦虑和神经症的焦虑两类。如果说"真实的焦虑是对危险的一种反应",常附着于一定的对象和情境之上,是"各种不同的特殊的恐怖症的焦虑",比如对蛇的恐惧、对乘坐火车的担忧,以及因一只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后,中产阶级在中国社会的成长是一个具有全球性意义的话题。这一话题所以具有世界范围内的学术意义,不仅在于中国是一个具有13亿人口的大国,更在于中国中产阶级出现和成长的独特性。同西方相比,中国中产阶级受到全球化的影响,不仅表现出了鲜明的消费主义特征,而且消费更为突出地成为地位模糊的中产阶级寻求社会认同的途径。同东欧前社会主义国家相比,一方面,经济改革的成功凸显了这一阶级的消费能力;另一方面,现有的政治格局也制约了中产阶级的行动空间。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政治改革的相对滞后,使得中产阶级凸现出"消费前卫、政治后卫”的双重特征。  相似文献   
18.
周晓虹 《人民论坛》2012,(24):72-74
"中国体验"或中国人精神世界嬗变的二元性或两极化特征,表现为传统与现代的颉颃、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城市与乡村的对峙、东方与西方的冲突、积极与消极的共存  相似文献   
19.
在这个举世瞩目的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代,我们固然可以骄傲地展示"中国模式",我们自然也可以冷静地挖掘"中国经验",我们当然更可以谦和地洞悉"中国体验",在社会变迁中离真相再近一点。13亿中国人民的生活世界所经历的巨大震荡是我们所关注的,13亿中国人民在价值观、生活态度和社会行为模式等方面的变化是我们所在乎的。且看:只拥有"部分公民权"的同胞的中国体验里写满了忧伤;充斥着茫然的中国体验的"乐""痛"之间是扎眼的阶层分化的痕迹;焦虑、弱势、浮躁和仇恨的社会心态在细微、生动的中国体验的世界里相互交织;而国人道德滑坡、情感淡漠的集体意识深处背负着一段历史创伤的中国体验……至此,我们不禁长思:中国体验到底呈现了怎样的为我们所忽略的真相?中国体验与中国社会变迁之间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弥合与断裂?我们从哪里开始寻觅中国体验?我们又如何让那些并不轻松甚至难以言说的中国体验逐渐消散?本期,我们特邀五位相关领域的学者从不同的维度展开"中国体验"研究,并诚挚地期待更多的有识之士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20.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如何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课题之一。本刊特邀谢武军、周晓虹、陈卫平、秦德君4位学者分别从政治学、哲学、社会学等学科角度对此进行阐述。——主持人任建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