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3篇
法律   10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14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8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胡锦涛同志指出,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根据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  相似文献   
22.
我国合同法第113条规定了违约损失赔偿包括直接损失和可得利益损失,合理预见规则限制了可得利益损失范围,因该规则的适用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法官对自由裁量权的运用,本文在探寻该规则意旨的基础上,通过借鉴英美法对合理预见规则的运用,对司法实践中运用合理预见规则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3.
教学设想 在课堂人文理念的引领下,本节课制作、 运用了丰富的多媒体课件,力求创设生动、直 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 中。在课堂导入时,播放周华健的歌曲《最近比 较烦》,并配以FLASH画面,激发兴趣、构建联 系,为学生成功搭建一个情感体验和倾诉的平 台。进入主题后,又用一个生动的比喻--拦 路虎,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调节情绪的三种 方法--避开它、让它消失、主动控制它,引  相似文献   
24.
论社会公正与公民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寒梅 《理论前沿》2007,509(20):24-25
社会公正是现代社会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石。社会不公正现象严重影响公民道德建设的顺利实施。应从大力发展生产力、完善制度环境、提高公民公正意识等方面来改善社会公正的环境,促进公民道德水准的提高。  相似文献   
25.
刊中奇葩     
寒梅 《党建文汇》2004,(5):19-19
  相似文献   
26.
邓寒梅 《求索》2012,(12):163-164,160
20世纪下半页以来流行的麻风病、乙肝、艾滋病都被贴上了道德评判的标签。疾病道德化不仅导致了社会对患者的歧视与排斥、催生了患者的耻辱感与自我疏离,也给一些健康人的身心带来无法弥补的伤害。我们应解除疾病的道德隐喻,重新构建社会对患者的人道主义关怀和患者的公共健康伦理意识。  相似文献   
2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法治建设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中具有目标一致性,这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成为了可能。通过价值载体有效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中,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可行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法治建设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进程中需发挥合力的作用,达到"刚柔相济"的效果。  相似文献   
28.
邓寒梅 《求索》2011,(4):209-210,254
"非典"小说揭示了2003年"非典"蔓延前后我国存在的公共健康危机,如某些部门和地方的不当"维稳"延滞了大众知情权,某些医疗部门和团体的经济利益观损害了国家和人民利益,享乐主义生活方式对健康道德观念的侵扰。公共健康伦理可以从政府和社会的伦理责任、公共健康专业人士的职业伦理和公众的公共健康伦理意识和价值观三个层面进行反思。正因为有了疾病,人类才会更加珍惜生命,才有可能团结一致、共同探讨和战胜疾病,从而突显出公共健康伦理独特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29.
张寒梅  王硕 《新长征》2011,(5):34-3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要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从根本上必须实施品牌国际化战略。品牌国际化是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缩小差距的根本。  相似文献   
30.
煤矿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不和谐的因素。探究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出解决煤矿安全生产问题的有效对策,最大限度地抑制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人民迫切愿望和根本利益之所在。本文从制度经济学视角,分析矿难频繁爆发的制度原因,试图找到解决矿难问题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