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7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0篇
工人农民   12篇
世界政治   21篇
外交国际关系   38篇
法律   139篇
中国共产党   196篇
中国政治   288篇
政治理论   67篇
综合类   7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6年   3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41.
以湘西旅游为研究对象,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个维度研究旅游对“五个认同”的民族地区实践,揭示旅游发展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湘西旅游构建起民族交往桥梁,互动互赏,增强对中华民族和伟大祖国的认同;湘西旅游提供民族交流互动空间,实现治理主体多样化,经济互动和语言互动,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认同,为文化认同奠定基础;湘西旅游带动民族地区文化输出,借助服饰和旅游演艺扩大民族文化影响范围,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842.
公共危机决策是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实践中,公共危机决策仍存在决策情景复杂多变、决策后果多重且关联、决策的支持系统有多元需求等困境。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公共危机决策的应对策略,分为战略规划和实践创新两个层面。我国推进解决公共危机决策的难题的进程大致可分为规范化、精细化、体系化三个阶段,目前,还需要进一步以统筹发展和安全为基本原则,力争“渐进式”地解决公共危机决策的共性难题。公共危机决策的实践创新,则通过问题导向、过程导向、结果导向的策略扎实推进“致灾因子—承灾环境—应灾主体”三要素系统优化、“责任—信息—情景”三要件有力支撑、“生命安全—财产安全—社会评价”三指标同步提高,从而全面推进公共危机决策的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843.
后危机时代工资集体协商中的工会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政府主导、企业偏向的博弈政策环境导致了劳动收入份额的长期不合理下降,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机制的重塑诉求为扭转这一势头提供了契机。工会应抓住这一机会,利用当前与己有利的经济形势和政策倾向谋求劳动者收入的提升。为此,工会在工资集体协商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及时调整指导思想;提高协商代表素质;提升对相关资料的分析能力;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844.
受诸多因素影响,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和老年人失能率均高于城市。目前农村失能老人主要由配偶及子女提供照护服务,其照护能力和质量均有待提升。由于农村老年人及其家庭存在入不敷出的情况,老年人具有较强的照护依赖,失能照护工作难度大、任务重,消耗了照护者大量经济、时间、精力等角色资源,由此产生角色紧张,导致失能老人照护者在经济、健康、职业、社交方面承担了较重的照护负担。因此,建议建立农村失能老人家庭照护的经济补贴机制,尽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并覆盖农村居民,统筹推进喘息服务与照护技能培训,完善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发展农村社会养老服务和志愿服务,减轻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负担。  相似文献   
845.
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取得的重要经验之一。从明晰本源中深挖党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出场境遇,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内容的守正创新、对中国共产党百年管党治党经验的继承发展和对新时代推动“四个伟大”的科学研判;从厘清源流中考量党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内容架构,主要表现在自我革命为社会革命提供精神底色、政治保证、动力源泉以及人民立场;从接续泉源中探寻党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实践理路,旨在强化党的理论武装工作、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健全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培育党的问题导向意识,从而为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革命事业汇聚力量。  相似文献   
846.
847.
<正>党课导读 本期推荐的党课题目是《青春献礼二十大奋进担当向未来》。党课主讲人通过回顾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岁月以及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故事、讲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殷切期望、解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当代青年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这是一堂自述式党课。党课以时间为主线,采用第一视角,通过对比与枚举的方式,递进式解读不同时代青年的风采,声情并茂,张弛有度,通俗易懂。  相似文献   
848.
启蒙运动理性的非理性发展造成人与自然、感性与理性的分裂。赓续浪漫主义要求恢复人之为人的完整性的主张,波德莱尔提出了作为现代性思想结晶的“应和论”,以期弥合人与世界的分裂,实现宇宙万象的和谐统一。作为波德莱尔诗歌创作与文艺理论的核心,“应和论”具有丰富的思想意蕴,并产生了绵延的效果历史。百年来,学界围绕“应和论”的思想渊源、理论内涵、历史效果、比较研究,以及评价等论域进行了深入阐释。但是鉴于波德莱尔是“现代性”概念的始作俑者,其“应和”思想关涉现代性的基源问题,并引发了后世的“问题美学”现象,亟须拓展新的视角对其进行多维阐释。中国真善美合一的生命美学为此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借鉴中国生命美学思想,可以为走出审美现代性的困境,实现人类美的生存贡献中国思想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