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法律   2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1 案 例 方某,6岁女童,2013年6月26日,参加某夏令营活动。7月23日傍晚,方某因“发热”由夏令营管理人员采取“喝姜汤、捂被子”等措施后高热未退,并出现抽搐伴神志不清等表现.于7月26日凌晨送往某县第二人民医院,治疗数小时后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2.
<正>1案例1.1案情某男,44岁,平素体健。某年8月13日中午,在某泵站作业时,因链条断裂坠入污水泵池内,经"120"现场急救无效死亡。1.2尸表检验口腔见蕈样泡沫,右侧外耳道积血,鼻腔及左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实现尺、桡骨远端骨骺发育分级的自动化评估。方法收集我国140例11~19周岁青少年左侧腕关节X线正位片作为训练样本。将尺、桡骨远端骨骺分为五个发育分级,每个分级均包含28例样本。另选35例作为独立校验样本。建立尺、桡骨远端骨骺五个发育分级的SVM分类模型,用留一交叉验证法(leave one out cross validation,LOOCV)进行模型内部交叉验证以及梯度方向直方图(histogram of oriented gradient,HOG)进行模型外部验证,分别计算其准确率(PA)。结果桡骨远端骨骺分级SVM建模、LOOCV和HOG的PA分别为100.0%、78.6%和82.8%。尺骨远端骨骺分级SVM建模、LOOCV和HOG的PA分别为100.0%、80.0%和88.6%。结论运用SVM建立的尺、桡骨远端骨骺发育分级的自动化模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为法医学骨龄评估软件的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夏文涛  李瑜  应充亮  范利华 《法医学杂志》2011,27(2):142-143,146
叶某,男,14岁,2008年2月24日因车祸摔倒致颅脑损伤,被送入某县中心医院救治,接受手术治疗,最终遗留残疾后果(经当地某司法鉴定机构鉴定为六级伤残)。叶某认为某县中心医院在诊疗过程中存在过失行为,遂诉讼至法院要求赔偿。1.2病史摘要2008年2月24日12:00就诊。  相似文献   
15.
1 案例 2007年12月21日,王某乘坐的轿车与另一辆轿车相撞,造成其受伤.人院查体:神清,头部未见明显伤口,双顶及枕部压痛(+),颈项部压痛(+),四肢皮肤感觉无明显减退,双手握物正常,右臀部及左膝部压痛(+).CT示:颈椎寰枢关节半脱位,颅内未见明显外伤性改变.诊断:颈椎寰枢关节半脱位,头部、右臀部及左膝部软组织挫伤.处理:颈托固定.后因头痛、头晕等不适多次至门诊行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6.
评估锁骨胸骨端骨龄对于推断青少年是否已满18周岁法定责任年龄具有实用价值,传统的研究方法主要基于X线检查,但由于锁骨胸骨端与相邻的肺、支气管、胸骨、肋骨及胸椎横突等解剖结构相互重叠,通过X线观察锁骨胸骨端骨骺发育时,较易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的阅片结果,直接影响骨龄鉴定意见的科学性与准确性。近年来,国内外已有学者运用薄层CT扫描技术评估锁骨胸骨端骨龄,并通过联合CT二维、三维图像重组技术,使骨骺形状、大小及位置得以清晰显示,提高了结果的准确性。据此,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薄层CT扫描技术在锁骨胸骨端骨龄评估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分析薄层CT扫描技术运用于锁骨胸骨端骨龄研究的优势以及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运用薄层CT扫描并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及容积再现(volume reconstruction,VR)技术探讨青少年锁骨胸骨端骨骺发育CT分级方法。方法通过薄层CT冠状面、横断面扫描以及MPR、VR技术观察我国华东、华南地区460名15~25周岁男、女性青少年双侧锁骨胸骨端发育影像特征,测量并计算双侧锁骨胸骨端骨骺最长径、干骺端最长径、骨骺最长径与干骺端最长径比值、骨骺面积、干骺端面积以及骨骺面积与干骺端面积比值,建立锁骨胸骨端骨骺发育CT分级方法。结果在Schmeling分级的基础上,融合锁骨胸骨端CT图像重组信息,将锁骨胸骨端骨骺发育过程分为1~5级,其中2级和3级分别包括a、b、c 3个亚级。结论应用于本分级的样本量大、年龄范围宽、可操作性强,利用CT图像重组技术,分析与青少年锁骨胸骨端骨骺发育密切相关的数据,增加了本分级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运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spiralcomputedtomography,MS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oronaryarterycalciumscoring.CACS)的方法.评价其在冠心痛(coronaryarterydisease,CAD)猝死案例中的法医学应用价值,为虚拟解剖鉴定CAD猝死探索有效手段。方法收集9例进行法医学鉴定的心源性猝死案例.尸体解剖前均进行MSCT扫描。通过Agatston’s法对每例冠状动脉钙化程度进行定量分析,并计算CACS,钙化积分〉400作为存在CAD的评判标准,并与尸体解剖结果比较。结果经尸体解剖证实CAD猝死的9例案例中仅有2例钙化积分〉400,CACS对CAD的预测率仅为22.2%。MSCT检查与系统尸体解剖均发现CAD猝死案例中普遍存在不同程度肺水肿改变,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较其他分支发生管腔狭窄的发病率高。结论运用MSCT并结合计算CACS可对CAD猝死案例中冠状动脉钙化明显的进行检测,而钙化不明显的需要辅以如尸体血管造影等其他技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正常鼻骨多层螺旋CT (multi-slice spiral CT,MSCT)扫描及三维图像特征的观察,总结鼻骨细微解剖结构。方法对120例鼻骨无外伤史、无疾病史的志愿者行鼻区MSCT横断面扫描,重建层厚0.6 mm、层距0.5 mm的骨窗图像并导入Syngo Imaging XS软件中,进行三维图像重组。观察并分析鼻骨细微解剖结构的形态特征。结果正常鼻骨的细微解剖结构由四缝、两孔及一缘组成。其中四缝包括左、右鼻颌缝,鼻额缝以及鼻间缝,两孔为左、右鼻骨孔,一缘是鼻骨下缘。在某些个体,鼻间缝间会出现游离的缝间骨。鼻骨孔多为小孔状,但也有少数个体为线条状。鼻骨下缘可分为平直型、波浪型、倒尖峰型、月牙铲型以及其他类型。结论鼻骨解剖形态多样化且个体差异性较大,采用MSCT及三维图像重组技术,结合其外伤史有利于正确分辨鼻骨正常解剖结构和骨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猪离体心脏冠状动脉进行多层螺旋CT(MSCT)造影成像,探索离体心脏血管造影技术的具体操作方法及参数.方法 应用自主改装的血管造影装置,分别将脂溶性和水溶性对比剂以不同灌注量(50、60、70 mL)和不同灌注-成像时间间隔(5、10、20 min)灌注猪离体心脏冠状动脉,进行MSCT扫描和三维图像效果比较,由2名放射科医生对各组的造影成像效果进行评估和记录,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脂溶性对比剂对冠状动脉周围脂肪造成浸润和破坏而影响造影成像效果,而水溶性对比剂未出现类似结果.灌注-成像时间间隔为5 min,且灌注量为60 mL和70 mL时造影成像质量最佳. 结论 本研究的血管造影参数为后期开展尸体在体心脏冠脉造影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