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21篇
中国共产党   28篇
中国政治   8篇
政治理论   13篇
综合类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闹丧”,是指闹事者在其亲属非正常死亡后,以暴力、胁迫等手段与死者生前所在单位和直接关系人无理取闹的行为之一。近年来,在一些地区比较突出。据湖北襄樊市、荆州地区六个区县统计,1986年1至8月,各种民间纠纷导致非正常死亡的案件有407起,其中有“闹丧”行为的占346起,“闹丧”总人数2.8万余人,被闹事者打死的11人,打伤65人。有221名闹事者被定罪判刑。这类案件,情况复杂,参与人数众多,在定性上有必要进行探讨。一、“闹丧”的形式。常见有四种:一是逼命式。主张以命抵命,有的直接将关系人的家属打成重伤;二是洗劫式。有的见关系人的财物就抢,见牲口就  相似文献   
72.
《草供未可全信》一文,出自清人汪辉祖《佐治药言》书中第十则.作者佐幕三十年,治事廉平,大善色听,决狱有"神明"之称."草供"为何"未可全信"?汪辉祖认为,在运用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这"五听"的折狱方法中,"辞听"(即看犯人的供词)仅仅是一个方面;而且记录口供的人,难保没有意误、笔误、错漏或因别有用心而作弊的.加之审讯的官员往往因"惮烦"、"畏难"而"心急用刑".因此,凭据刑讯和鞫讯得来的"草供"定罪,恐怕还不能反映案情的  相似文献   
73.
<正>"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真是了不起的文章结尾。这结尾不是"奋起""打倒""夺回",而是"联合起来",正是这句话,才更加让人觉得非同一般。如果要"奋起"或"打倒",那么首先要组织一个地下团体,再拿起武器,这些都是很费工夫的事情,对于那些不想通过暴力解决问题的人来说,就变成了难以接受的词汇。但是,如果换成"联合",从合上书的那一刻就可以做起。你只要伸出手对你旁边的无产者说一句"加油"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74.
如何运用网络媒体践行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是一个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践行群众路线,必须掌握网络空间这个当今世界思想舆论阵地的制高点和主动权。要通过打造和谐的党群交流网络沟通,构筑教育引导群众的网络课堂,铸就防范党风流弊的监督利器,转化网络民意为施政实招,充分发挥网络密切联系群众的便捷作用;要通过建构良好的网络舆论生态环境,网络"用足、用好、用够、用活"运作常态化机制和高效管用的运行保障机制,提高网络舆情工作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善识、善待、善用、善管网络能力。  相似文献   
75.
迷信,一般是指非理性的、无根据的信仰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如果把迷信这两个字拆开解释,"迷"为昏乱,分辨不清;"信"为不疑,盲目顺从.  相似文献   
76.
知识产权作为一种"合法"的垄断权,不受反垄断法的调整.但是滥用知识产权,必然带来反垄断法的规制,这也是众多已经制定了反垄断法国家在立法上的共同点.本文通过比较有关国家以及国际上的反垄断立法对知识产权滥用的规定,提出了针对我国的相应立法建议,旨在创设更为有效的规制知识产权滥用的反垄断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77.
刘少奇早在1949年7月的一次报告中,已经使用过“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概念,开创了我党人民内部矛盾学说的先河。他在1951年所写的《国营工厂内部的矛盾和工会的基本任务》中,在党内最先提出了“人民内部矛盾”的概念。1957年4月27日,刘少奇在中共上海市委召开的党员干部大会上关于《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讲话中,在我党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人民内部矛盾是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对我党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一著名的科学论断,不但准确地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精神和社会要求,而…  相似文献   
78.
于钦读 《奋斗》2007,(3):7-8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的这一判断,深刻揭示了社会和谐与社会主义的内在联系。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是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又一次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79.
于钦读 《奋斗》2006,(6):56-56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集中表达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心愿,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80.
张传有 《思想战线》2011,37(2):59-63
中西方早期的伦理学都是德性伦理学。由于民族文化及传统思维方式的不同,中西德性伦理学存在着种种差异。西方德性论对"德性"概念有着严格的界定,而中国却缺少对应于西方德性各德目之种属的概念;在德性的来源问题上,西方德性论强调德性不是本性,本性是德性的基础,德性是本性的固化和优化,中国德性论则把德性与本性直接相等同。然而,中西德性伦理学也有一些相通之处。在德性的培养方面,中西方都强调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以及社会法律制度对德性养成的作用;在具体德目的分类上,中西方都把某些德性与特定的社会层级相挂钩;中西方起主导作用的伦理学都是理性主义的德性伦理学。对中西德性伦理学的这种比较,可以为中国传统德性伦理学在当代的复兴提供某种理论上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