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1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2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张国梁 《群众》2023,(18):24-25
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江苏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以下简称《规划》),这是“多规合一”以来全国首部省级国土空间规划。《规划》是江苏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也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规划》的成功获批,是江苏筑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根基的一项标志性成果,将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为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提供国土空间支撑。  相似文献   
42.
目的 研究消化复宁汤对肝郁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大鼠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消化复宁汤防治CAG的机制。方法 将8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取10只为正常组,其余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消化复宁汤高、中、低剂量组和维酶素组。采用脱氧胆酸钠及30%和60%无水乙醇灌胃联合施压束缚和饥饱失常法复制肝郁脾虚证CAG模型。实验结束后,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的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ERK1/2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胃组织ERK1/2、p-ERK1/2的表达水平。结果 消化复宁汤能明显改善CAG大鼠肝郁脾虚证候表现。消化复宁汤中剂量组与维酶素组血清ERK1/2水平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消化复宁汤中、低剂量组与维酶素组大鼠胃组织ERK1/2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消化复宁汤高、中、低剂量组及维酶素组大鼠胃组织p-ERK1/2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消化复宁汤高、中、低剂量组血清ERK1/2水平和胃组织p-ERK1/2表达水平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化复宁汤可通过激活ERK1/2,抑制p-ERK1/2的水平防治CAG发生,其作用无明显的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普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队列研究方法,治疗组28例给予清热解毒、利湿透邪中药治疗,对照组136例在治疗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抗病毒药、抗生素和激素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变化和总有效率,评价单纯中医疗法的疗效。结果两组临床总疗效、体温复常时间、疱疹和(或)皮疹消退时间及治疗前后口腔黏膜积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时间和退热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清热解毒、利湿透疹方药对于手足口病普通型临床疗效可靠,而且有明显的退热、促进疱疹和(或)皮疹消退、减轻咽痛、缩短病程等综合效应。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病理分级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对84例经彩超引导下行肝穿刺活检的CHB患者的中医证型、肝脏病理分级、临床分级、肝功能指标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84例CHB患者中,湿热蕴结证21例,肝郁气滞证34例,肝肾阴虚证7例,瘀血阻络证13例,脾肾阳虚证9例。肝脏炎症活动度与纤维化分期呈明显正相关(r=0.662,P=0.000);临床分级与病理分级呈显著正相关(r=0.556,P=0.000);不同证型CHB患者的病理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证型CHB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直接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证型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郁气滞证和湿热蕴结证是CHB患者的主要证型,病理分级和肝功能检查尚不能用于CHB的辨证分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