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74篇
中国政治   35篇
政治理论   57篇
综合类   4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1.
我们正处在一场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历史性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历史的转型必然会对政府提出新的要求,要求政府的转变去适应社会转型的需要,因而,也对公共行政的研究提出了新要求。对于公共行政的研究而言,公共利益的问题、政府中的行为规范问题、民主行政的问题、政府如何管理社会的问题、政府的效率追求的问题等都是需要在全新的视角下进行再研究的问题。同时,还应当对政府长期以来的回应型模式加以思考,去努力塑造一种具有前瞻性功能的政府。至于公共行政研究自身,则需要确立起一种能够满足政府重塑要求的理论愿景。  相似文献   
212.
在党的十五大上,江泽民指出,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的一项长期的和基本的任务,提出“要深入持久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道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部分,在行政体制建设中也需要以强化行政道德为契机。十五大的胜利召开,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走向全面深入的阶段,行政体制的改革也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能否建立起健全的行政体制,也取决于行政道德的建设。我国行政改革的目标,是要健全行政体制,即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  相似文献   
213.
萨特的“总体化”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萨特的“总体化”概念□张康之“总体化”是萨特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范畴。在萨特本人看来,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范畴,才找到了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点,即在动态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对个体的人作非理性的把握。然而,在萨特研究中,人们并未给予这一范畴以足够...  相似文献   
214.
卢卡奇的“时间性”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卡奇的“时间性”概念张康之卢卡奇在辩证法的各种各样的属性和规定中,选择了它的历史属性作为研究的重点。因而,他把自己探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专门著作定名为《历史与阶级意识》。那么,什么是历史?这是一个比前一问题要古老得多的问题。对此,无数的哲学家、史学...  相似文献   
215.
公共行政的过程能否民主化?新公共行政的民主行政方案是这方面最有影响的探索。但是,后现代主义的公共行政理论对此是持怀疑态度的,不过,它也没有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公共行政的民主化,所要建构的是一种实质民主,是建立在开放的、自由的治理网络基础上的实质民主,在社会治理的意义上,也是一种合作治理。  相似文献   
216.
论不同社会治理模式中的法治与德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迄今为止 ,人类的社会治理主要是由统治型的社会治理和管理型的社会治理所构成的历史发展过程。近些年来 ,在向后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 ,出现了一种新的历史趋势 ,那就是人类社会治理行为中出现了公共管理这一新的社会治理方式 ,它意味着人类的社会治理活动将又一次出现全面的变革 ,一种新型的社会治理模式即服务型的社会治理模式的出现。统治型的社会治理是以权力为基础的治理 ,可以称作为“权治” ,即权力的治理。管理型的社会治理是以权力和法律的互动为基础的 ,所以具有法治的特征。因而 ,人们倾向于把这种社会治理称作为法治 ,即法律的治理。公共管理所追求的服务型社会治理是建立在权力、法律和道德有机协调的基础上的 ,是法治和德治相统一的社会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217.
张康之 《探索》2022,(2):128-139
资源、财富不仅在经济学的视野中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而且对于任何一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有着基础性的重要价值。在某种意义上,资源的获取和利用、财富的分配和保有构成了社会治理的主要内容。在工业社会中,资本成了人与资源和财富间关系的中介,资源在资本化的过程中实现了向财富的转化,而财富则在私人占有中转化成了财产。从资源到财富再到财产的不断转化构成了社会运行的重要机制。也正是在这一社会运行机制中,源源不断地生产出了社会风险,并使得社会风险持续积累而将人类引进了风险社会。虽然我们说风险社会是工业社会发展的结果,但资源的资本化、财富的财产化以及通过组织而开展的利益争夺,则是风险社会产生的根本性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