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9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86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16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马英九以自由、民主、人权为基调的政治思维,与“搁置争议”为核心的大陆政策,对海峡两岸关系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其中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相似文献   
42.
张文生 《两岸关系》2007,(10):12-14
联合国是由主权国家所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台湾作为中国的一部分,无权"加入联合国"。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2758号决议,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  相似文献   
43.
从“罢免案”看台湾政治的结构性矛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水扁就任以来面临诸多困境,其中以"罢免案"所形成的政治风暴是扁政府内外危机的集中表现."罢免案"反映了台湾"宪政体制"方面的"弱势总统"和"双首长制"的结构性问题,但本质上是朝野政党的权力争夺和统独理念冲突.通过"国会"改选和政党重组,组织"联合政府"是扁政府摆脱危机的现实选择,但扁政府只有改变意识形态施政的路线才能化解政党之间的激烈对立.  相似文献   
44.
2020年10月底,中共中央召开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简称《建议》).针对台湾问题,《建议》提出"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的规划与远景,内涵非常丰富,为"十四五"期间以及至2035年的对台工作勾勒了新规划与新远景.  相似文献   
45.
本文试图从宏观的角度对两岸和平协议的性质作出分析。两岸和平协议本质上是国内两个政治实体之间的协议,而不是国与国之间的条约。两岸和平协议不是两岸统一协议,但不能排除两岸统一的政治指向。两岸和平协议是在国家尚未统一的特殊情况下的政治安排。两岸和平协议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框架协议,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制度化。  相似文献   
46.
民进党的"公投制宪"主张与"台独"势力长期推动的"制宪运动"的主张是一脉相承的,无论是从"台独制宪"活动的历史回顾,还是从其"新宪法草案"版本和"宪政"主张看,"制宪"活动虽然表面上包装着"改革",但仍然难掩其"台独建国"的政治本质."公投制宪"是"法理台独"的关键一步,必将严重冲击两岸关系.  相似文献   
47.
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同志发表了题为《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讲话。这篇重要讲话高瞻远瞩,以“一个中国、和平发展”为主调,总结了30年来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经验和重要成就,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两岸关系发展的战略部署,是指导现阶段对台工作政策与实践的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48.
随着台湾1995年底第三届“立委”选举和1996年3月“总统”直选落下帷幕,人们以为岛内以三党竞争的政党政治模式已经成形.岂料不到半年的时间,台湾岛内的一部分激进“台独”势力宣布成立建国党,宣称“台湾绝不是中国的一部分”,并且以“建立新而独立  相似文献   
49.
20 0 1年底台湾“立委”、县市长选举之后 ,岛内政治势力发展成泛蓝与泛绿两大阵营 ,泛蓝阵营的国民党和亲民党系出同源 ,具有意识形态、社会基础、政治利益和历史经验的共同性 ,形成了共同的政治亚文化 ,同时 ,从政党力量对比分析 ,目前泛蓝阵营力量超过泛绿阵营 ,岛内政党政治的现实为在野党特别是国、亲两党的合作创造了客观的政治环境 ,泛蓝阵营就政策法案、沟通机制、选举、权力分配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合作尝试 ,但是政党合作的成败取决于泛蓝阵营的团结程度。  相似文献   
50.
经过1995年底第三届“立法委员”选举,台湾政治舞台上建立起以国民党、民进党和新党三党为主角的多元化竞争性政党政治格局.三党争夺执政权的竞争主要是围绕着选举进行的,美国政治学家利普塞特认为选举是“民主的阶级斗争的表现形式”.准确地说,台湾三党的竞争不是“阶级斗争”,而是“权力斗争”.这种“权力斗争”的利益因素主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