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9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86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16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我的中国梦     
张文生 《黄埔》2013,(4):18-18
中国之梦天下扬, 民族精神放光芒。 复兴中华康庄道, 梦想成真龙飞翔。  相似文献   
72.
张文生 《台声》2013,(7):57-57
前段时间“台湾守护民主平台”和民进党内中生代先后提出《自由人宣言》和《台海人权决议文草案》,意图以人权为借口设置两岸交流的的议题,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现状。5月29日,国台办新闻发言人杨毅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针对民进党中生代党代表要设“台海人权交流小组”,并称台海双方关系应建立在所谓“人权的普世价值”上的说法表示,任何抱持“一边一国”分裂立场,打着“人权”的幌子,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都将是徒劳的。  相似文献   
73.
<正>2014年11月29日,台湾"九合一"选举落下围幕,国民党遭遇重大挫败,在"六都"市长选举中只保有新北市长一席,在全台22席县市长中国民党只剩下6席。败选之后,台"行政院长"江宜桦率"内阁"辞职以示负责,但是各界纷纷把批评矛头指向国民党主席马英九,12月2日马英九不得不辞去党主席职务。在国民党上下的强烈呼唤之下,12月12日,刚当选连任的新北市长朱立伦宣布参选国民党主席,并表态"不角逐  相似文献   
74.
2012年,台湾政局仍然以蓝绿对抗为主要特征,从年初激烈喧闹的选举到年末沉闷僵持的对立,国民党还是国民党,民进党也还是民进党,几乎看不到败选后的民进党有改弦更张的迹象,也看不到国民党还有什么更高的招数来让台湾经济和社会振衰起弊。马英九在社会各界支持"九二共识"的声浪中胜选连任经过激烈的对抗和竞争,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和民意代表选举2012年1月14日落下帷幕。马英九以51.6%的得票率胜出,超出蔡英文近80万票。在台"立委"选举中,国民党依然固守了台湾民意机构的过半优  相似文献   
75.
世间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平衡点。做人、处事、为官也是如此,贵在有一颗平常心。对领导干部来说,保持平常心,正确认识自我,正确对待组织和群众,正确处理进退与得失,这不仅是一种清醒、一种成熟、一种智慧,更是一种信念、一种责任、一种追求。  相似文献   
76.
2000年3月18日,台湾所谓“中华民国第十届总统、副总统”选举的结果揭晓,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吕秀莲以39.30%的得票率当选为台湾地区新的领导人,国民党丧失了在台湾维持50多年的执政权,台湾岛内出现了第一次政党轮替。  相似文献   
7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这个命题,并将其纳入改革总体布局,表明了我们党对自身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也为组织工作改革创新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机遇。谋划和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必须吃准吃透中央精神,做到方向明、路子对、落点实。  相似文献   
78.
<正>2009年,对于民进党来说,仍然是处在困境中图谋发展的一年。一方面,扁案的纠缠使得民进党气势低迷,民进党的形象蒙上了难以抹去的贪腐阴影;另一方面,国民党当局施政困难,民进党年底三合一选举小胜,使民进党重获信  相似文献   
79.
自从2000年陈水扁上台以来,每年的元旦他都要发表长篇大论,利用新年之机抛出所谓的“新政策”。不过陈水扁2007年元旦的讲话似乎并没有多少新意,无外乎重弹顽固不化的“台独”老调,坚持老掉牙的“积极管理”政策。岛内媒体关注的是其元旦讲  相似文献   
80.
先秦儒家在"名实相怨"社会背景下的正名思想体现着浓厚的社会治理和政治伦理主张,无论是孔子的"为政必先正名",还是荀子的"正名",都离不开"明分使群"和"隆礼重法",都不同程度地以社会和谐为自己的价值取向。名实相怨和正名一般都是在社会制度发生重大转折、社会经济和政治体制剧烈转型、吏治腐败和荣辱观混乱的社会不和谐时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正名与社会和谐的形成有着内在的联系:正名通过正德促成社会和谐;通过德政保障社会和谐;通过净化社会风气巩固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