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7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26篇
政治理论   13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正山西作为煤炭资源的主要产地,对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在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中遇到了产业结构不协调、产业发展滞后和结构低级化等问题,导致山西区域经济发展受到限制。2004年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国家对中部地区经济的关注和扶持力度加大,使山西省获得巨大的发展机遇。如何利用中部发展战略快速拉动地区农业的发展,成为当前山西地区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2.
竞争行为的不正当性评判标准应当是“经济性”标准.只有当鼓励某一竞争行为的存在,将损害经济效率时,该行为才应被认定为损害了竞争秩序,进而被认定为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经济性”标准可以良好地解释反不正当竞争法从私法向经济法的演进历史;也可以良好地解释和解决反不正当竞争法一般条款在适用中的利益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63.
<正>讲政治、有信念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特征和突出优势,是中国共产党人能经受住任何考验,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夺取胜利的强大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党校姓党,旗帜鲜明地讲政治,把讲政治的要求贯穿到党校工作的全过程,是党校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从科研工作的角度上讲,把握讲政治的深刻内涵,把讲政治的要求贯穿于党校科研工作的全过程,是搞好党校科研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64.
张昕 《天津检察》2007,(6):35-36
一、诉讼理念移植缺乏变通 中国刑事回避制度的理论渊源是西方传统诉讼理念中的“自然公正”原则,即任何人不得做自己案件的法官,并依此理念基础设计了中国的刑事回避制度。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我国在依“自然公正”原则创设中国刑事回避制度的时候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实国情对中国法治建设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65.
近日,又一高官程维高因为严重违纪晚节不保,最终落得个开除党籍、撤销正省级待遇的下场。审视这位高官的蜕变轨迹,他与其他一些违纪甚至违法犯罪的高官们一样,首先是在理想信念上发生了危机,然后迷失人生的方向,最终走入歧途。  相似文献   
66.
本文通过对刑事评议程序功能的系统评述,分析了我国现行刑事评议程序功能缺陷的具体表现,并提出了完善刑事评议程序、发挥刑事评议功能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67.
《违法行为教育矫治法》已经被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2005年立法计划,以取代和规制劳动教养制度,这是依法治国进程中的一件大事,作为劳教实践工作者,恰逢这样一个变革的时代更是幸事。感慨之余,对立法中几个应审慎处理的问题还想一吐为快,以期为立法者参考,并求教于同仁。一、《违  相似文献   
68.
本文通过对刑事评议程序功能的系统评述,分析了我国现行刑事评议程序功能缺陷的具体表现,并提出了完善刑事评议程序、发挥刑事评议功能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69.
随着20世纪90年代转轨初期大规模私有化过程的结束,俄罗斯主要市场参与者对产权制度的政治偏好发生了重大变化:昨天的国有资产攫取者迅速转变成为今天私有产权最有力的维护者,这为私有产权体系奠定了社会基础。对俄罗斯在1992年、1998年和2002年通过的三部破产法背后的政治经济过程的分析显示:在大规模私有化终结之后即便所有的微观个体都成为私有资产的所有人、即便所有人(包括国家利益的代表)完全认同保护私有产权的抽象目标,他们对于具体的破产制度的需求仍然在多个维度上存在重要差别,相应的政治斗争恰恰是构建市场制度的常态,后苏联俄罗斯语境中的"原始积累终结论"并未终止。  相似文献   
70.
本文将原苏联领土上最近发生的危机解释为1989—1991年开始的社会转型的延续。苏联的民族地域联邦主义将各个族群的认识政治化和原生化,最终在苏联经济改革后期造成了激烈的民族冲突。普京以他的历史观发起了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其基础是对乌克兰历史的泛俄式的理解。这种对历史的政治化让我们想起了苏联后期的分离冲突是如何开始的。当时,一些自治单位希望从所属的苏联加盟共和国中分离出来,留在苏联境内。然而,国际社会无条件地支持母国(前加盟共和国),要求分离国(自治单位)回到母国,并通过“占领地保有原则”(uti possidetis juris)的国际法原则将母国的这一提议合法化。一些自治单位已经成为不被承认的国家,而其他自治单位(例如克里米亚)则积累了不满情绪。具有象征意义的是,2008年后原苏联地区的所有战争都是晚期苏联分离冲突的重现。克服分离冲突最流行的外交方案——联邦化——几乎没有效果,而另一方案——土地换和平——也没有取得突破。被激怒的冲突各方倾向于转向单边甚至军事方案:使未被承认的国家成为保护人国的保护国(2008年的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由母国重新征服(2020年的卡拉巴赫),以及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