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篇
  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97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35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1.
张驰 《法人》2008,(10):47-47
2008年8月28日,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同洲电子)迎来了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广东政协副主席汤炳权、深圳市市长许宗衡等人的考察调研,这一次他们考察调研的内容是同洲电子的发展状况及自主创新情况。  相似文献   
92.
张驰 《法人》2008,(10):70-71
我们很重,只有到时间拉不动的时候,我们才美丽的叹息,才倚着思想的小楼尽情发愁——摘自高树小说《拒绝辩护》题记  相似文献   
93.
张驰 《法人》2008,(10):42-43
深圳知识产权出色的成绩单,是由一大批拥有核心技术专利的企业支撑起来的。深圳人以“勇于开拓、讲究效率”的实干精神闻名于世,如今在不经意间,深圳的知识产权工程又一次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相似文献   
94.
张驰 《法人》2008,(4):74-76
与经济界的人交流,他能对珠三角的经济发展脉落有着独到的分析,因为他是土著广东人,家乡的经济发展是他事业成功的厚实支撑;与媒体打交道,媒体行业的现状与出路,他能解剖得头头是道;与年青的律师后辈交流,他又是一个博学多思、业务精深的先生。  相似文献   
95.
法治与德治相结合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1月10日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指出 :“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依法治国 ,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以德治国。”①法治建设与道德建设相结合 ,促进社会发展 ,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学习、研究和贯彻这一思想 ,对于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 ,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江泽民同志指出 :“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 ,…  相似文献   
9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其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的认同和实践之中,这是马克思主义实践性品格的本质要求.但是,当前却存在着制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融入百姓生活的外部环境因素、文化因素和理论宣传因素.为此,要努力增强百姓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把握,增进百姓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认同,促进百姓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关心,引导百姓积极、有效地在实践中运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生活化.  相似文献   
97.
张驰  王磊磊 《法人》2008,(8):84-85
如果一个企业不能按照市场的运行规律来规范自己及其相关联利益企业的行为,无论这样企业做得多大,最终都会被市场无情的抛弃。  相似文献   
98.
99.
张驰 《法人》2011,(3):77-79
继本刊2010年第10期封面报道《ST锦化重组迷雾》后,大量的读者来信反馈其感受,有的还寄来更具体内幕的信息,其中一则信息反映了一个突出其来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0.
张肇俊  张驰 《世纪桥》2012,(14):28-32
1958年进行的反“反冒进”,是围绕对1956年经济工作的估计、1957年国民经济计划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而发生在中共中央高层的一场重要争论。这场争论的实质是毛泽东、周恩来、陈云以及李先念等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就国民经济建设规模和发展速度问题上两种指导方针的分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