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人农民   10篇
世界政治   4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57篇
中国共产党   147篇
中国政治   67篇
政治理论   14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01.
雅贿     
张鸣 《法制博览》2011,(14):7-8
眼下持续不衰的古董热,有人说。跟流行的“雅贿”有关。此言不虚,君不见,好些贪官败露,赃物中除了现金,名牌表和包,还有古董字画。行贿送古董字画,人称雅贿,有别于直接送钱,显得有文化,有品位。当然,主要是彰显了受贿人的文化和品位。古董越是热,价钱炒得越高,雅贿就越是流行。收藏了文化,又收藏了文化里的钱,何乐不为?  相似文献   
102.
张鸣 《政府法制》2011,(20):1-1
反腐败战线有好消息了,卫生部专家说:"人越腐败,死得越快。"专家不是在诅咒腐败者早死,宣扬因果报应,这种说法是有科学根据的,凡腐败者,心理压力都大,因此容易致病。专家还列举了巴西的一份调查报告:贪官比清官更容易得不治之症。只是,最后举的一个例子,却让人感觉这种说法并不那么准确。  相似文献   
103.
言论     
张鸣 《协商论坛》2009,(9):62-62
国企成为民企最大欠款人。—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厉以宁称。那就后退一步叫“大师”吧。—“大师”余秋雨笑称大师比老师低一级。9月10日,上海市教委在上海戏剧学院举行“余秋雨大师工作室”授牌仪式。余秋雨表示:“听到成立工作室这个消息后我曾作过几次努力,希望删去‘大师’这两个字,但没有成功,  相似文献   
104.
火攻轶事     
按《三国演义》的说法,那时打仗喜欢用火攻,火烧新野、火烧赤壁、火烧连营等等。两军交战,方借助水火二君,以巧制敌,当然便宜。真要是得手了,对方弄不好就全军覆没。就像《三国演义》上讲的,七擒孟获最后战,让兀秃国全军覆没。但真实的战争,有没有那么多火攻值得商榷。放火烧人得有引火之物,或者放火者自带,或者对方有,或者周围环境里有。藤甲军就算是真的,也只是特例。秋冬季节草木干燥,如果大兵驻扎在树林之中,对方放火就完了。但这样的好事般不容易实现,因为你能想到,对方也  相似文献   
105.
小报的命运     
现在所谓小报,一般是指比较娱乐化的都市报,偏娱乐,花边新闻多。但是,这个词如果放在古代,指的则是另一种东西。研究中国新闻史的人,一边都把王朝时代的邸报,视为报纸的先河。其实,邸报这种东西,不过是官方把一些需要地方官知道的朝廷事项,经专人抄写出来,然后传给各个衙门,顶多属于政情通报。这种邸报,又叫宫门钞。负责抄传邸报的人,或者他们的下属,私下将邸报的内容,抄出来,卖给所需要的人,这种货色,被称为小报,  相似文献   
106.
张鸣 《廉政瞭望》2013,(11):54-54
乾隆皇帝是个牛人,活了将近90岁,在位60年,退为太上皇之后,依然把持朝政,实际等于做了63年的皇帝。  相似文献   
107.
不讲规矩的原因,是规矩背后有人情和圈子的阴影,有利益的阴影,更有权力的阴影。规矩,只是一些死的条文,它们不能说话,没法动作,要想让规矩管住权力,必须要有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08.
人大常委会对政府组成部门进行评议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一项职责。今年,青岛市李沧区人大常委会在对政府组成部门的评议中,不搞过去泛泛一般的评议,而是尽力做到讲求实效、关注民生。  相似文献   
109.
张鸣 《廉政瞭望》2009,(7):62-62
官员犯错误,丢了乌纱帽,再次被起用,这是个古已有之的现象,清朝的时候,管这叫起复或者开复。那个时候,哪怕位至一品,一辈子不出错的官儿,非常之稀罕,在仕途上混,总是免不了在罢免——起复之间折腾,只要错误犯得不至于一下子丢了吃饭的家伙,即使被发配充军,也有翻身的时候。那个时候,我们经常会见到某位官员的处分上写明:永不叙用。但是,过了若干年,人家还是被叙用了。官家的话,即使皇帝说的,只要用在官员身上,大抵当不得真。  相似文献   
110.
张鸣 《廉政瞭望》2010,(9):71-71
电影《十月围城》已经热过了。一次,在一个小型的研讨会上,我表示尽管这部电影赢得了相当多的好评,但我依然不能认同电影的预设——清廷派人暗杀孙中山。因为。在真实的历史中,最大的可能是反过来,孙中山的革命党不断派人暗杀清廷要员,甚至最高领导人:太后、皇帝以及后来的摄政王。但是,很多人不同意我的看法,在他们看来。只要电影的倾向是健康的,换言之是鼓吹民主的.历史的真实不是很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