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法律   19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国际投资自由化是经济全球化在国际投资领域中的反映,而经济全球化的内在动因又使其成为必然趋势;同时,它是在发达国家的鼓吹和主导下进行的,呈现出对发展中国家不平衡的结构.对国际投资自由化进程中的内在逻辑--政治学层面和经济学层面的分析可以推论出资本始终处于一种排斥一吸引这样一种矛盾和交互的博弈关系之下.而作为国际投资法所能作的选择就只有平衡这种博弈关系,寻求"最优理性决策",使之秩序化.将这一理论用于韩国投资自由化的进程予以实证考察,可以得到正面和反面的论证.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掌握这一博弈关系的理论基础和借鉴韩国实践的成功经验之上,应该适时适度地对投资政策作出相应的调整,才可以主动和谐地融入国际投资自由化的浪潮之中,从而趋利避害,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多边贸易体制中的过渡期条款是基于成员方参与规则建设能力的差异,在平等适用规则的前提下,成员方通过谈判,在特殊时间段内对成员权利义务实行差异化配置的规则类型。这类条款来源于多边贸易体制在发展进程中逐步体现出的包容性,在根本上来源于发达成员与发展中成员间的重大差异,也体现了发展中成员维护自身国家经济安全的迫切需求。基于功能主义视角,过渡期条款产生和存续的法理基础主要体现为,这类条款在维护国家经济主权、修正制度缺陷、呼应发展中成员的特殊与差别待遇以及促进多边贸易体制内的公平互利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世界贸易组织成员鲜明的二元结构特征决定了过渡期条款在未来尚有继续存续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跨国公司来华投资较前发生了重大变化,并表现出鲜明的特点。跨国公司作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对我国引进外资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本文从跨国公司来华投资的新趋向入手,在分析我国应对跨国公司的政策及法律原则的理论与现实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从积极引进、加强引导、合理限制与严密监督四个方面构建我国对待跨国公司来华投资的政策及法律原则。  相似文献   
14.
美国历来重视封国家主权的维护与强化。晚近美国经济主权的维护和强化主要通过贸易政策的演变,主导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并在区域合作和双边条约的基础之上得以扩展,呈现出法制化的特点。美国经济主权的强化,实质上为美国在全球推行经济霸权的目标服务。反对美国经济霸权与坚持自身经济主权应当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艰巨的时代重任,也是建立新国际经济秩序中,发展中国家对抗发达国家、维护自身利益的最后一道屏障。  相似文献   
15.
略论外资准入与投资自由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泉 《现代法学》2003,25(2):146-150
国际投资法制中的外资准入制度 ,已成为南北国家矛盾和冲突的焦点与难点问题。外资准入作为国家经济主权的重要内容 ,受到双边和多边投资立法的重大冲击。发达国家推动投资自由化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削弱东道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对外资的法律管制。因此 ,发展中国家应积极参与在多边贸易体制下国际投资规则的制定 ,并力求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体现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要求 ,以避免投资自由化对本国经济安全可能造成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经济主权作为国家主权在经济方面的重要体现,是由发展中国家在通过争取民族独立的进程中提出的.经济主权原则最终于20世纪70年代通过联合国的系列决议等文献在国际社会得以确立.经济主权的内涵包括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  相似文献   
17.
条约作为美国实现对外贸易政策的重要工具之一,在国际法和美国的国内法中有不同的含义。特别是美国《联邦宪法》中的条约制度安排,使美国条约法深受宪法制度的影响,并造成了美国宪法体制下的条约与行政协定的特殊关系与定位。美国虽然不是《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的成员方。但在国际习惯法方面仍然要遵从于该公约。美国的条约缔结机制从本质上反映了国会和总统之间在国际协定缔结机制中的斗争与妥协。  相似文献   
18.
徐泉  钟英通 《法商研究》2014,(2):127-135
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裁决执行中的管辖权问题研究并未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世界贸易组织《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第21.3(c)条仲裁程序、第21.5条专家组程序以及第22.6条仲裁程序是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裁决执行中的争议解决程序,这三大程序中的管辖权问题对裁决的有效执行至关重要。三个程序中的裁判机构在实践中已就某些管辖权问题达成了共识,但囿于《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规定的含糊不清,裁决执行中的管辖权规则仍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9.
WTO“新成员”法律地位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TO体制中"新成员"问题的产生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中国提出"新成员"问题是缘于加入WTO过程中利益减让的现实考量。"新成员"法律地位问题的产生,从一个侧面表明在多边贸易体制中成员利益集团化趋势已向更深层面发展。就经贸外交战略而言,中国在以发展中国家成员定位的基础之上,增加了更加务实的作为"新成员"的策略选择,这种双重定位的经贸外交战略,是中国积极维护经济主权对主动参与多边贸易体制规则制定的有效回应。  相似文献   
20.
公证错证纠纷已不鲜见,但因现行法律规范对此尚无明确规定,尤使此类纠纷在司法实践中复杂化。本文从公证错证赔偿责任入手,分析指出公证错证赔偿应为民事赔偿;进而以公证法律关系为民事法律关系,依传统现代民事责任理论,对其过错责任作了学理分析,并结合域外各国的立法实战,提出了我国未来公证损害赔偿制度的立法模式选择,责任人界定及错证责任的负担标准等,以期对公证立法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