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9篇
法律   27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11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分析了边沁的法律思想以及他在西方法学中的地位 ,指出边沁的功利主义理论是西方法律学说的主导性原则之一。他的立法理论和法律改革活动开创了法律功利主义的先河 ,他的一般法理学实际上是分析法学的起点  相似文献   
22.
司法活动和媒体表达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两个面相。司法权可以裁处媒体的行为,媒体的刑事责任源于言论自由与国家安全的冲突,民事责任源于言论自由与公民私权的矛盾。媒体可以监督司法权,媒体与司法的冲突表现为言论自由与独立公正审判的矛盾。媒体与司法有统一的一面,也有冲突的一面,两者的合理要么维持原有社会秩序,要么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3.
<正> 中国法律史学会西方法律思想史专业委员会首届年会1992年3月23日至26日在北京大学隆重召开。来自18个教学和科研单位的西方法律思想史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年会,并提交了十多篇论文。与会者就"改革开放与西方法律思想的振兴"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将年会涉及的若干问题综述如下: 一、西方法律思想史的创立是1979年以后的事情。1979年以前这门学科称之为"外国政治思想史"或"外国政治学说史"。1983年"高等学校法学试用教材"编定时,这门学科被定名为"西方法律思想史"。此后,各高等校院法律系开设西方法律思想史课程,西方法律思想史的教学和科研得到长足的发展。首先,迄今为止,全国有27所高等院校开设西方法律思想史课程,45—50人专门从事这门学科的教学,有了一支老中青结合的师资队伍。其次,撰写了一批有一定深度的教材。其中包括:1983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西方法律思想史》,1983年和1987年辽宁人民示版社出版的《西方政治法律思想史》(增订本,上下册),1988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西方政治法律学说》,1989年东北三省法学教材《西方法律思想史》,1990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西方法律思想史》自学教材。这些教材的普遍特点是打破了政治学学说的史的繁杂体系和框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受到了国内国外同行的赞誉。第三,出版和发表了一系列有一  相似文献   
24.
英美法中"滥用法律诉讼"的侵权责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徐爱国 《法学家》2000,(2):117-123
在英美法中,滥用法律诉讼(misuse of legal process)可以构成一种独立的民事侵权行为责任.其基本含义是:被告恶意地、没有合理的和合适的理由,使原告陷入一种刑事的诉讼或者民事的诉讼;诉讼的结果有利于原告,即被告造成的诉讼失败;原告因此受到损害.在这些情况下,原告可以提起滥用法律诉讼的侵权行为诉讼,从被告那里获得补偿.①一般而言,存在三种"法律诉讼的滥用"的情况,因此也就存在三种滥用法律诉讼的侵权行为形式,具体而言,法律诉讼的滥用有这样三种形式:第一,恶意刑事起诉;第二,恶意地提起民事诉讼;第三,其他的诉讼滥用.在这三种诉讼中,大量的诉讼是第一种形式,即恶意的刑事诉讼.  相似文献   
25.
本文从法律思想史的角度论述了刑法的功利主义理论。功利主义的刑法学说源于贝卡里亚的刑法理论,边沁则是功利主义刑法学说的集大成者。功利主义刑法理论核心是,犯罪行为带来的苦大于所带来的乐,刑罚本身是一种恶,但却是一种不可避免的恶。边沁之后,功利主义成为英美国家刑法理论的主流之一,美国的社会学法学和经济分析法学对刑法的解释都受到了功利主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26.
政体与法治:一个思想史的检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爱国 《法学研究》2006,28(2):43-56
从思想史的角度,主要有三种法治与政体之间内在理论结构的范式:法治工具主义论、法治目的主义论和法治社会秩序论。法治工具主义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法治目的论则是人类社会的特定历史条件下独特的现象。在非宪政的政体之下,法治工具主义与法治目的主义不能并存;而在宪政的政体下,法治工具主义与法治目的主义则可以并存。  相似文献   
27.
侵权法的历史散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爱国 《法学》2006,(1):135-145
侵权法起源于早期人类社会的血亲复仇,遵循对等复仇的原则。当公共权力产生之后,侵权法与犯罪法分离,侵权法成为私法的一部分。现代侵权法起源于资产阶级革命,遵循过错责任原则。过错责任原则成为传统侵权法的核心和灵魂。20世纪之后,侵权法的过错责任原则受到两个方面的冲击:严格责任原则和经济分析法学的成本效率原则。中国侵权法始于近代对大陆法系传统的继受,我们有了自己的侵权法的制度,但是尚无侵权法的理念。  相似文献   
28.
<正>把法律从政治工具的魔咒中解脱出来,将政治纳入到法律框架之中,古代法治才走向现代法治。在这个时候,法律不再是政治的"工具",血腥的政治让位于和平的法律,"法律主治"才是现代法治的核心。法治,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现代制度总有历史的来源,要完整把握现代法治的意义,我们有必要追溯历史的演化。以现代法治模型为参照,法治的古典起源有三:一是古希腊的法治理念;二是古罗马的法治实践;三是基督教的法治意蕴。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现代法治理念。  相似文献   
29.
<正>法律与文明交互作用,过去记载了文明的成果,现在维持着文明的演进,将来促进着文明超越。当文明战胜野蛮时,法律忠实地记录着文明的点点滴滴,充当文明的载体;当野蛮扰乱文明时,法律调节着社会变化的节奏,将野蛮导向文明。一文明是人类社会改善自身、摆脱野蛮状态的过程和结果。人类活动的每一步改善,都是文明进步的一种表现。法律既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  相似文献   
30.
和谐社会下,法治才有存在的可能性。不同类型的和谐社会,产生不同的法治状况。中国传统社会下的法律只能够是保护贵族的特权和强化社会的不公,近代西方个人主义才有体现平等自由的法律。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过渡,法律在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中挣扎,传统法治特质正在消失,西方现代法治特质尚未扎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