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23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自诩“党内个体户”的人是沈阳市原市长慕绥新,也算是他的一大发明。“党内个体户”是指那些独断专行、一手遮天的腐败分子。身为相当一级党的领导干部的慕绥新,竟公开自称为“党内个体户”,他确实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党内个体户”。“市长”这一角色不过是他经营的一个“项目”,他对沈阳市的一切,具有至高无上的绝对决定权、支配权。他所作所为,不要党内监督,不要集体领导,不要党的纪律,不要党的组织原则,不要法律的约束,我行我素,目空一切。更使人难以置信的是,慕绥新在经济上也特具贪婪性、掠夺性,他不惜冒着被绞首的危险,大量贪污受贿,他…  相似文献   
22.
近年来,我国的市场实现了由卖方向买方的转换,计划经济时代那种凭票供应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国国民经济“软着陆”的成功给各地带来的是物价稳定、市场繁荣。正因为如此,商界的竞争更趋向激烈。与此同的,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流通领域中,总有那么一小部分不择手段巧取豪夺之徒,他们在暴利的驱动下,弃商人起码的道德良心乃至商规国法于不顾,布下了一座座陷阱,给欣欣向荣的市场投下了阴影。  相似文献   
23.
日前,被新闻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全国首例性骚扰诉讼,以法院的一纸“证据不足”被驳回,而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发生于西安的性骚扰案,源于30多岁的西安某公司女职工童某,在单位办公室做内勤工作时,单位总经理多次以将她调到好的部门工作为诱饵,在办公室内对她动手动脚,甚至要求和她一起去酒店开房间。当童女士严厉拒绝后,总经理恼羞成怒,最后竟扣掉了她的工资和奖金。去年,童女士鼓起勇气,向法院递交诉状,要求总经理向她赔礼道歉,由此引发出全国第一例已立案的反性骚扰案件。法院开庭地点十分隐秘,偌大的法院仅有两三个…  相似文献   
24.
先哲总结出:“善官人者.必先考其能,然授其事。使轮辕凿枘,各适其用”。纵观中国的历史.知人善任成功的范例不少。刘邦用韩信击败了强敌,扫平了天下:刘备用了诸葛亮.使自己从一个“流冠”变成了一方霸主,三分天下有其一;唐太末用魏征,造就了“开元盛世”使唐朝国泰民安、政通人和……这就是知人善任。  相似文献   
25.
易伯春 《唯实》2001,(3):40-42
“公贿”,就是公款行贿。它是指国有或集体企业、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为了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利益(包括正当和不正当利益),以个体或小团体的名义,向其它单位或从事公务的人员进行贿赂的行为。这种贿赂往往在“未进个人腰包”的掩护下,使一些当事人逃避处罚,从而导致国家和集体的财产被肆意侵害。还由于“公贿”案件的复杂性和隐蔽性,形成了“公贿”案件发案的多,处理的少.本文根据纪检监察机关和检察机关办案人员提供的大量“公贿”案件线索,试对当前流行的“公贿”现象进行透析。 “公贿”现象的高发领域 “…  相似文献   
26.
在我们这个有着5000年文明史的东方古国,老年人保持晚节,走一种传统美德。然而,在现代社会高度文明的今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当今社会商品经济大潮冲击着人们的灵魂。有那么一些即将离开工作岗位的老人,不珍惜“夕阳无  相似文献   
27.
28.
警惕『五九』沉沦□易伯春随着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人们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商品经济大潮的洗礼。于是乎,终于有那么一些即将离开工作岗位的人,抵挡不住种种诱惑,置党纪国法于不顾,在金钱与权力的漩涡中失去理智,以至沉沦,演绎出一幕幕可悲可叹的黄昏悲剧,人称“五九...  相似文献   
29.
改革开放 20年的实践证明,中国要发展,需要扩大开放,也需要借助外资来发展自己。引进外资,需要有一个宽松健康的“软环境”。只有植下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但是,在一些地方,却屡屡发生由于人为的因素使客商投资之后很快就撤回,甚至考察后便一去不返等问题。这些投资“软环境”方面的问题如不尽快研究解决,将直接影响到我们今后社会经济的发展。 投资“软环境”低劣,令人望而生畏   近些年来,一些地方尽管在招商引资方面做了大量努力,出台了诸多优惠政策,但在投资“软环境”建设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 。   言而无信,出尔…  相似文献   
30.
对犯了错误的干部怎样对待才是爱护 ?说起这个问题,使我想起了感触颇深的一件往事。 1992年初,我在某市纪委工作,根据群众的反映,组织上派我和另一名同志去调查一名副县长的经济问题。当地群众对这位县领导的生活作风及经济上提出了不少问题。但正当我们深入调查取证时,该副县长接到一纸调令到省棉麻公司当副总经理了,我们的调查也就此结束了。按常理,对该副县长至少要在群众反映的问题搞清楚后方可调离,如果反映的情况属实,应区别情况进行处理。然而,因该副县长是调往上级机关的,连一个诫免谈话都没有就走了。我们调查组还未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