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19篇
中国政治   33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在9月12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指出,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解决好就业问题,就是为人民办实事,就是贯彻“三个代表”要求的重大实践。江总书记的讲话为正确认识目前再就业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都看到了目前就业形势的严峻,那么这一现象的成因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52.
53.
社区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我国社区建设的背景和实践,分析了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了社区建设的趋势,从而得出社区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的结论。  相似文献   
54.
研究中国当前社会冲突意识的七个发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阶层认同决定人们社会冲突意识和行为取向调查表明,越是将自己认同为上层阶层的人,就越认为现在和将来阶级阶层之间的冲突较小;而越是将自己认同为最下层阶层的人,就越是认为现在和将来阶级阶层之间的冲突会严重。尤其是那些主观上把自己归结为社会最低层的人员,更容易出现极端行为。阶层认同决定人们社会冲突意识和行为取向的发现说明,在中国目前新的发展阶段,发生社会冲突的诱因以及对社会稳定的威胁,可能并不来源于客观阶级所划定的社会底层,而是来源于与参照群体比较中认同阶层比较低的人群。在我们的分析中,人们对贫富之间冲突程度…  相似文献   
55.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有四个关键问题是掣肘性问题,必须解决好。 一、快速稳定增长和控制人口问题。即要使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必须在此期间保持年均7.2%的增长速度;要使人民生活水  相似文献   
5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也反映了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57.
如何理解"中等收入阶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从十六大报告提出“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以后,各种传媒上有很多讨论中等收入阶层的文章,这些文章多数是在刻画中等收入阶层是怎样一种生活,就像人们在刻画边缘群体或布波族是怎样一种生活状态一样。这种被塑造的典型中等阶层生活图像是:“三间房一部车,月薪收入五千多,消费手持信用卡,周末郊外找快乐”。这让人想起过去北方小农对小康生活的憧憬:“几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以及过去小农朴素的生活理想:“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一般民众单纯地从收入和生活水平上理解中等收入阶层,反映了他们对未来生活的期冀,这本无可厚非。但是,…  相似文献   
58.
重视整体和谐下的不稳定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上半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在全国进行了一次"社会和谐稳定问题抽样调查。"从调查结果看,绝大多数人对于我国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解决问题,应对挑战获得进一步的  相似文献   
59.
李培林 《前线》2013,(12):144-144,14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步入了加速推进时期,1995—2012年的17年间城镇化水平年均提高1.38个百分点。2011年,城镇化率越过50%的转折点,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  相似文献   
60.
教育未来发展五大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的个人收益率远远高于教育的社会收益率的趋势愈来愈明显。大学不在楼高而在学高,学术精深、拥有大师,人才辈出、声誉远播,成就卓著、经世致用,方为名样。教育将越来越不只是一种就业前的学习,而将成为一种终身的学习和培训。仅城市就有大约500万个家庭能够创造每大约500亿元大学教育需求市场。对于庞大的中国教育市场,中国的教育投资主体不去占领,外国的教育机械自然就会来抢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