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3篇
法律   11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政府部门在发布公共政策过程中,热点话题往往引发网络热议,产生多元而复杂的网民情绪。分析网民情绪与公共政策之间的相互影响,有助于完善公共政策的发布、修订策略。文章通过对新浪微博中关于天津"海河英才"计划讨论的文本内容进行情感分析,比较网民在不同时段、不同议题中的正负面情感变化,探讨网民情绪变化对政府发布、调整公共政策的影响,并结合对天津"海河英才"计划内容的分析,探讨公共政策在发布、执行、调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前期加强舆情研判、中期开展政策解读到后期维持长效宣传等角度,为网民情绪影响下的公共政策发布与调整提供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刑事诉讼原则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文健 《法学研究》1996,(1):118-125
刑事诉讼原则是刑事诉讼法律体系建构和运作的理论支点抑或理论精髓。对该问题研究和认识程度的深浅,不仅直接关系到国家立法工作的质量,而且也影响到国家刑事司法活动的正当开展。正缘于此因,刑事诉讼原则历来被国内诉讼法学界作为热点问题予以讨论和关注。但学者们往往局限于我国现有的刑事诉讼法典作文章,而对刑事诉讼原则本身的涵义、特征及其分类则缺乏细致的考究,致使这一问题的研究仍未深入、展开。也不能否认,囿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我国在七十年代末制定并通过的刑事诉讼法,其原则部分的规定本身就存在着某些不完善之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框束了人们的思想认识。本文拟从刑事诉讼法律体系中的概念分析入手,对刑事诉讼原则的特征与分类问题作一些初步探讨,同时也期望能够为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修改提供某种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两大诉讼模式中共有的三大诉讼原则,即司法独立原则,无罪推定原则直接言词原则是当代刑事诉讼基本条件和最低要求。我国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首先应将三大诉讼原则切实贯彻到审判程序中去。种种审而不判、判而不审的现象,裁叛活动有追诉成份的现象,检察人员弱于举证而冷听审判的错位现象,法庭审理呈书面性、间接性,少直接质证的现象,均是未贯彻三大诉讼原则的表现。建议以三大诉讼原则的确立来指导改革现行审判方式;确立审判独立的核心为法庭独立;削减审判人员庭外调查取证职权;强化检察人员举证责任;限制庭前审查案件内容;保障证人举证等等。  相似文献   
14.
完善上诉不加刑原则的立法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完善上诉不加刑原则的立法思考李文健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37条第1款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审判被告人或者他的代理人、辩护人、近亲属上诉的案件,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该款内容表明了我国法律对上诉不加刑原则的确认。然而,由于法律对该项原则规定得过于简单笼统...  相似文献   
15.
刑事第二审程序修改举要李文健从刑事诉讼的目的──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这一角度来看,刑事上诉审程序实质上是为保证该目的得以顺利实现而设立的法律救济程序。任何国家或地区在设计此类程序时,无不从如何有效地保证审判工作的质量和正当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方面予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