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9篇
法律   2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34篇
综合类   4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犯罪防控的对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防控的有效度一般从两种指标观察:一是犯罪的案件数量是否下降;二是犯罪人数是否减少.本研究证实,犯罪人数并不简单地与犯罪案件数量成正比.多数的犯罪人属于人格正常,他们犯罪的问题是因刺激而出现犯罪反应,但他们并不决定案件的数量与性质.相反,在犯罪人群中居少数的惯犯和累犯(即有人格问题的犯罪人)恰恰影响并决定犯罪案件的数量与性质.所以,真正有效的犯罪防控应该针对决定案件数量的少数犯罪人员,他们是犯罪防控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12.
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对于一个有3亿多未成年人的大国来说,是全社会的一件大事。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专设一章“社会保护”,该章的首条写道“:全社会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加强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于防控犯罪行为具有重要价值。文章具体分析了几起重大刑事案件的犯罪人,对反社会人格障碍、社会化障碍、心理障碍等因素引发的犯罪行为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心理学研究对策。  相似文献   
14.
根据笔者多年的研究发现.许多案件即使在侦查破案抓住犯罪人、根据法律将犯罪人绳之以法后.仍有不能完全解析犯罪动机的现象。犯罪人可以给我们一个他犯罪的理由.臂如:马加爵案中他给出的犯罪理由是与同学打牌。同学说他偷牌.说他为人差劲等.他为此很生气.所以杀了4位同学。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在中西文化交流互动格局中,天府文化已成为决定城市品质、塑造城市精神、支撑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此,本文认为需要在深刻理解中华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内涵及其二者关系基础上,正确认识天府文化对巴蜀文明传承的现代表达,客观分析天府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必要性、基础条件及不足之处,明确新时代新形势下天府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6.
犯罪逃逸是犯罪人经过思考的理性选择行为,而不是“刺激一反应”的被动性行为。犯罪后的逃逸行为原本不是一个常态行为,因此,处于逃逸过程中的人往往具有特殊的心理体验和心理状态。杀伤犯罪逃犯对他人的信任感处于一种两难的复杂心理状态中。杀伤犯罪逃犯在逃逸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焦虑状态,主要表现在慌乱、压抑和恐惧三个方面。杀伤犯罪逃逸行为具有隐蔽性、易露性。  相似文献   
17.
由于我的专业是研究犯罪心理问题,所以,我对家庭教育的看法其角度也较为特别.在大量的相关研究后我得出一个最简单的结论,即犯罪预防要从未成年人做起,而对未成年人的工作则须从家长们做起.  相似文献   
18.
犯罪防控视角的犯罪心理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的犯罪防控取决于对防控对象的准确认识和辨别。对于犯罪人及犯罪心理的研究和识别可为犯罪防控提供具体的策略。具有人格危险性的犯罪人因其重复犯罪,故应该成为重点防控对象,可通过司法手段进行防控。而具有危险心结的人往往会发生令人意外或突然的严重犯罪,刑事司法手段对这类人的防控明显无力,只有从社会角度化解这类人的心理危机才是有效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在各种杀人犯罪现象中凡一次性或连续杀伤无辜众人的犯罪简称滥杀。滥杀极易引发社会性恐慌。通过对国内外近十年媒体报道的70起滥杀案件的收集与分析,滥杀犯罪大致可分为报复性滥杀、精神异常滥杀、表达性滥杀。初步研究发现,引发滥杀犯罪的心理背景较为复杂,至少涉及社会、生理和早年经历。因社会矛盾冲突引发的滥杀案件数量居首,因生理或遗传导致精神异常的滥杀也相当严重,而早期情感创伤引起的表达性滥杀西方国家更为多见。掌握此类危险人员的特征能够识别此类危险的征兆,以家庭和社区为基础开展识别和及时干预是减少此类危害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世纪之交,中国犯罪学研究应当重视并加强犯罪研究的规范与规则。要减少描述性和经验总结性的研究,加强理论和科学层次的研究。要努力形成一种氛围和默契:追求高品味的学术精神,追求有个性的学术精品,注重学术研究的呼应,强调学术道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