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9篇
法律   2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34篇
综合类   4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61.
李玫瑾 《人民公安》2013,(20):38-41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一位集中营幸存的中学校长曾写信给所有老师,提出一个请求,这也是所有家长应该听到的话:请帮助我们的学生成为具有人性的人,你们的努力绝不可以制造出学识渊博的怪物,成绩优良却杀人不眨眼。读、写、算只有在能使我们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时候才具有重要性。  相似文献   
62.
前不久,我无意看到一份报纸部分转载《中国青年报》的一篇文章,题目是"过去的教授"(冰点特稿第634期),于是我特意上网找到中青报网页,文章作者是厦门大学中  相似文献   
63.
马加爵犯罪心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加爵的犯罪属于因仇恨引发的犯罪行为。这种类型不同于一般的侵财犯罪和性犯罪,不是为了获取享受而犯罪,而是为了表达、为了发泄某种情绪而犯罪。那种将“贫穷”归结为犯罪动机起点的归因并不全面,也并非真实的问题起点。如果以这种归因解释马加爵的犯罪动机,很容易以“一般的社会理由”遮掩“个性中的问题”,进而误导人们对于马加爵犯罪心理原因中重要因素的判断。真正决定马加爵犯罪的心理问题是他强烈但压抑的情绪特点、扭曲的人生观及“自我中心“的性格缺陷。同时,他的犯罪心理、犯罪方式与手段又与他的智力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4.
危险心结引发的犯罪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结是指一个人在其人生历程中遭遇某种刺激或经历过失败的反应,由此产生了因失败反应带来的痛苦感受(心理创伤),当人动用以后的心理能量弥补这种失败时其心理就处于一种停滞或纠结状态。心结常表现为纠结于过去时、纠结于痛苦、纠结无了时。心结可让人发狂,丧失理性,甚至做出严重的危害行为。其犯罪往往具有让人意外性、严重暴力性,甚至变态性。减少心结的策略是普及心理学知识,完善社会支持与危机干预系统,调解社会冲突。  相似文献   
65.
研究犯罪心理必然涉及刑法学、犯罪学和心理学,然而三学科概念的交叉形成研究的困难。犯罪心理研究既要以刑法学“犯罪”概念为起点,又必须引申并扩展,融入犯罪学对犯罪的研究内容,同时,还要增加心理学对犯罪行为与犯罪人的独特研究角度与内容。  相似文献   
66.
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心理疾病比生理疾病为数更多、危害更烈。”沉重的工作量、具危险性的任务、生活中的变故、个人健康及家庭问题等都是警察会遇到的压力。警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关注,如何有效地缓解民警的心理压力也正在积极的探索中。  相似文献   
67.
这篇调查报告是李玫瑾教授历时3年、两次调查,花整整4个月时间分析写作而成。她说:"我学的是哲学专业,写调查报告时,数据是什么就是什么,含金量非常高。"  相似文献   
68.
就犯罪心理学科发展而言,有的学者对其"科学性"提出了质疑,还有的人则认为其"应用性"不足.本文提出,任何科学的发展都包含着人类各种形式的认识.理论既是科学研究的开始,也是科学的一部分,理论的抽象概念运作如同自然科学中的符号运作.理论与科学同样具有应用性,同样具有可检验性.我国的犯罪心理学其研究与发展状况"不是科学不足,理论有余",而是理论与科学的研究质量都有待于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