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4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新生代农民工城镇化的现实困境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城镇化面临着城乡分割二元户籍制度、不稳定的就业环境、缺乏市民社会的认同以及住宅等问题。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城镇化,必须做到以下几点: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赋予新生代农民工平等的市民权;建立长效就业服务体系,给新生代农民工创造稳定的就业环境;增强人文关怀,让新生代农民工带着尊严融入城市;将新生代农民工的住房问题纳入城市的保障房服务体系,解决其"居者无其屋"的难题;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自身素质,增强其对城镇化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因仇富而引发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仇富与其说是对富人的仇视,不如说是对社会诸多不公平现象的不满.仇富的原因有很多,具体包括: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先富阶层的失范行为,富人鲜施慈善,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等.要化解仇富心理、实现社会公正,必须从以下方面入手:大力发展经济,不断增加财富;合理转移财富,切实帮扶弱者;实施协调发展战略,缩小城乡差距;加强机会控制,创造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在全社会培育文明进步的富者文化.  相似文献   
13.
李贵成 《唯实》2008,(6):75-77
奥运社会责任理念的提出有助于推动国际社会责任运动的发展。要正视对奥运社会责任的片面化理解。企业要积极担当社会责任,中国要为奥林匹克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向世界宣传中华民族的普世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论不起诉     
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是根据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总结我国刑诉法颁布实施16年来的司法实践经验,吸收借鉴国外刑事诉讼立法中的合理因素,适应国际刑事诉讼制度的发展潮流,对原刑诉法中不起诉的有关规定进行了重大修改和完善,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不起诉制度。认真学习和研究这项制度,领会立法精神,把握具体的法律条文及相关规定,对于正  相似文献   
15.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固党强国的根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进一步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在国际形势深刻变化、国内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的条件下,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必须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这是一个关系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只有解决好这一课题,才能保证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相似文献   
16.
华南虎照片真伪事件,震惊全国。华南虎之争的意义已经远远大于华南虎本身的真伪,其作为一个符号和载体,在事涉自然生态的表征下,更多折射出了社会生态的困境。  相似文献   
17.
协商性刑事司法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商性刑事司法是对对抗式刑事司法的革命性变革,它强调诉讼主体作为诉讼和司法的参与者,承担着合作和追求共同体"共同的善"的责任,通过理性协商、对话,以"更好的理由的力量"追求公正和正义,避免法律诉讼蜕变为民间私斗的替代物,以实现社会和谐和持续合作.  相似文献   
18.
浮躁即漂浮、急躁.在认识上,它是主观脱离客观的一种思想倾向;在方法上,它是脱离实际、缺乏科学发展规划的"近视病";在心理上,它是一种急于求成、患得患失的心态;在"社会学"上,它是一种投机钻营的庸俗关系学.  相似文献   
19.
提高政府公信力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政府公信力是指政府依据于自身的信用所获得的社会公众的信任程度.政府公信力是各种法律、法规得以行使的保证,是种种社会交往的纽带,是社会稳定的杠杆.它的强弱,对政府而言举足轻重.当前,政府公信力存在的弱化问题,突出显示出政府信用制度的缺乏.为此,我们要把提高政府公信力作为提高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内容,采取得力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0.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创造性地提出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科学论断。要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通过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到本世纪中叶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历史任务,就要深刻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涵,全面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伦理意蕴,着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和全球生态治理体系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