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15篇
世界政治   4篇
法律   109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对“性贿赂”是否需要入罪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兴培 《法治研究》2013,(11):12-21
时下,"性贿赂"现象十分严重,由此引发了"性贿赂"入刑的争论。"性贿赂"要不要入刑为罪?"性贿赂"能不能入刑为罪?这不但是一个理论务虚讨论的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需要面对的立法问题。尽管"性贿赂"的社会危害性十分明显,但由于"性"的复杂性和现代刑法对性的宽容性,导致了"性贿赂"难以入刑为罪。其实"性贿赂"的本质所在是权色交易,法律应当设法管住公权力的幽暗之处,加强公权力运行过程的监督,而不在于过度关注私权利领域的性本身。"性贿赂"入刑为罪弊大于利。"性贿赂"一旦入刑为罪,在司法实践的定罪和量刑方面就会面临诸多无法克服的困难和障碍。  相似文献   
32.
杨兴培 《检察风云》2013,(23):34-35
在我国当下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各路商家都在使出浑身解数,希图能够尽可能占领各种商业制高点,尽可能多拥有各种盈利机会。他们中有的不断创新制造新产品提高质量以赢得市场更多的份额,  相似文献   
33.
1992年,上海《法学》月刊社曾开辟专栏讨论“能人犯罪是否可以从宽处理”的问题,引起广泛反响。抚今追昔,不能简单地将那场讨论视为“荒唐的闹剧”,而只能放在当时的特定历史背景下考虑。“能人犯罪”讨论的插曲,折射出我国法制建设发展过程中“平等”等法治原则的建立及贯彻是如何的不易。  相似文献   
34.
35.
今天的中国犯罪情势依然十分严峻,各级司法机关面临着极大的办案压力,各地监狱也是人满为患.面对犯罪的日益高发现象,我们不能一味地强调严刑峻法,仅仅从犯罪的“需求侧”方面扬汤止沸.我们有必要变换思维方式,提倡和形成加大关注犯罪“供给侧”的理念,对犯罪进行多方面的釜底抽薪,努力从犯罪的“供给侧”方面去遏制犯罪的形成和高发.加大关注犯罪“供给侧”的理念,有助于摒弃“先刑重刑思维”的治理方式,有助于推动社会制度革新和社会政策完善,有助于社会疾病的自我检查.实现犯罪的“需求侧”向“供给侧”的转变,其路径可以有:在刑事立法方面,提高犯罪的入罪门槛,构建刑法立法的检查机制和退出机制;在刑事司法方面,彰显司法内敛节制对犯罪合理反应的约束作用;在犯罪预防方面,不断创新方式以加强犯罪的源头预防和制度预防.  相似文献   
36.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是党的十五大和我国宪法确定的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在社会变革、社会转型和社会进步的历史背景和条件下 ,建立公正、公平的刑事法律关系新概念 ,无疑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7.
从刑事立法的层面上说,刑法中规定罪刑法定原则的主要目的就是以公民为本位,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不受专制蛮横和司法擅断的侵害。刑事司法解释属于司法活动的范畴,坚守合法性甚至坚守“恶法亦法”的合法形式是它的司法活动原则。目前在刑法学研究表面上的浮华景象后面,理论独立的精神遗传正在不断地“水土流失”,法学理论本身的定位正在动摇。如果不加以重视,中国刑法理论的危机很快就会到来。  相似文献   
38.
刑法分则条文结构中罪过性质与形式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刑法分则条文结构中主观罪过性质与形式的现状概览   我国刑法总则对何谓故意、何谓过失等主观罪过的性质与形式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刑法》第 14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根据这一规定,行为人只要在主观上存在“明知”的意识因素,并且具有“希望或者放任”的意志因素,就可以认定行为人已具备了犯罪的故意。《刑法》第 15条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  相似文献   
39.
对“许霆案”的认定要求我们合理解释“盗窃金融机构”的内在含义。刑法是通过刑法规范来保护法益,有关“盗窃金融机构”的规定保护的是金融机构所代表的公共利益。在此基础上,笔者将银行分为动态的银行与静态的银行,前者是指交易中的银行,后者是指非交易中的银行,而且仅当行为人盗窃静态的银行方可构成“盗窃金融机构”。盗窃“地下钱庄”的资金钱款不属于《刑法》第264条第1项所规定的范围。从刑法需要完善的角度而言,《刑法》第264条有关盗窃金融机构的刑罚配置有其内在缺陷,同时,将银行财产与公民财产分开保护的立法体例也不符合法律面前人与人平等、物与物平等的现代法治原则。  相似文献   
40.
论刑事法律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论刑事法律关系杨兴培人们在其社会活动和社会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各种社会关系。当这种社会关系一旦进入某一特定的法律规定领域并为该法所调整,就成为某一特定的法律关系。在法制社会中,几乎每一种法律都无不规定和调整着某一特定的法律关系。然而,在我们现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