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法律   42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缘何为官一生,依旧家道不富?只因工于谋国,至老拙于谋身。这是后人为唐朝韦贯之写的一副对联。韦贯之,名纯,唐代京兆人。唐穆宗时,官至工部尚书。史书称他刚直方正,廉洁自持,疾恶如仇,令“权幸侧目”。韦贯之任长安丞的时候,京兆尹是李实。这李实权力超过宰相,威势显赫。有人把韦贯之推荐给李实。李实很愿意荐拔韦贯之这位同乡,但要他来拜访一次。推荐者向韦贯之道喜,要他前往,目的是叫韦贯之清楚是谁让自己做官的,但韦贯之几年也没有去拜访李实,认为谋高升拜访权门,是可鄙行为。韦贯之曾任监察官。当时,宰相杜佑的儿子杜从郁,凭关系也谋得…  相似文献   
12.
五换节钺而仁声载路;一生宦海却清风常存。这是后人为中唐廉吏卢钧写的一副对联。卢钧,字子和,原籍范阳,后居蓝田。他由科举考试步入仕途,历任刺史、节度使、户部尚书、宰相等要职,一生清廉自守,至死不渝。唐文宗开成元年(公元836年)冬,卢钧代替李从易出任广州刺史、御史大夫、岭南节度使。广州商贾云集,贸易繁盛,遍地是钱。卢钧得到的是个肥差。他上任后,行商坐贾们按照“老例”,纷纷向他送上厚礼,或者“贱售其珍”,谋求关照。但卢钧以节操为重,一概不受。当地民众无不敬佩,“时称清廉”。他还采取废除采金税等措施,“专以清静为治”,严格…  相似文献   
13.
行事凭天理良心,抚黎民万里蛮荒;书册外身无长物,康熙朝清官第一。这是后人为赞颂清代廉吏于成龙而写的楹联。于成龙是山西永宁人,原为明朝贡生。顺治18年任广西罗城知县。罗城“偏处山隅,峦烟瘴雨”,传说北方人若去,“生还者十不一二”,亲朋劝他莫往,他变卖了部分家产,说:“吾此行决不以温饱为志,誓不昧‘天理良心’四字。”当时,罗城县只有居民六家,全住茅屋。县衙院中长满荒草,中堂皆为茅屋。于成龙从老家带去的几名壮仆,先后病死4人,剩下的大都弃他而去。但他“义不辞难”之志决不动摇,他堆土石为几案,在柱下支锅做饭,与百姓有盐同咸,无…  相似文献   
14.
清风播婺州,离任只取纸百张;黄金帐下埋,万里边陲传美名。这是后人为颂扬唐代廉吏杜暹而写的一副对联。杜暹幼年丧母,由继母抚养长大,生性慎戒,不义之财,一毫不取。杜暹经考试步入仕途。唐玄宗开元年间,初任婺州参军。他在婺州正直廉洁。期满离任,周围的人送他一万多张纸。婺州纸贵,常常用做迎送官吏时用。杜暹不便拒绝大家的情义,便各取一点,合起来留下了一百张,其余全部退还。大家见他退还纸张,先是不解,当弄清他是为了自己防微杜渐的原因之后,又都非常敬佩他清廉慎戒的品格。后来,杜暹做了监察御史。此时,唐朝疆土远至天山南北,并设有安…  相似文献   
15.
水是人类生命的乳汁。水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时代,对整个人类来说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河流、湖泊、海洋受到的污染越来越严重,更加剧了水资源的匮乏。人口增加的压力,地球上已有资源加紧开发的压力,人类要提高生存质量的压力,"蓝色革命"这一人类向水域索取食物的重大技术革命的兴起,……都对水资源提出了更大的需求。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水资源的匮乏已成为制约生产发展的重大因素。我国的西北、华北和东北,情况也大体如此。许多年了,我国三北地区多旱少雨,不少地方工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用水不足。尽管现在中央已批准实行南水北调,但这项计划实现、长江水北调之后,也只能对北方水资源不足的问题起缓解作用,并不能从根本上一劳永逸地解  相似文献   
16.
斩权臣恶行累累之侄儿,为地方除却一害;破古来官官相护之陋习,令江淮万人讴歌。这是后人为晚清名臣彭玉麟写的一副对联。彭玉麟是湖南衡阳人,早年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与曾国藩、左宗棠并称所谓“同治中兴”的四大名臣,其主要历史并不值得歌颂。但是,此人以刚正不阿、除恶不避权贵而名闻朝野。尤其他惩治贪官污吏、奸暴之徒毫不留情。他在安徽杀掉李鸿章作恶累累的侄子,就大受江淮百姓的赞誉。当年,彭玉麟以钦差大臣身份巡阅长江水师,到了安徽。合肥是李鸿章的故乡。他有个侄儿,仗着李鸿章如日中天的权势,横行乡里,“时出夺人财物妻女,官不敢问…  相似文献   
17.
三朝为宰相,惟奉廉慎为铁则;一生重节操,只将俭约传子孙。这是后人为颂扬唐代贤相姚崇而写的一副对联。姚崇曾先后在唐朝三位皇帝手下任宰相,并协助唐玄宗实行改革,除掉弊政,为实现“开元盛世”做出过贡献。他向唐玄宗奏呈的10条“直谏之言”,被毛泽东称为古今少见的卓识,称誉是“10条政治纲领”。其主要内容,是为政“先行仁恕”,“不幸边功”,戒除奢靡,禁绝大修寺观,不使外戚擅权,“戚属不任台省”,不许官吏“贡献以自媚于上”等。他还作《五诫篇》,提出“为政以公,毫厘不差”,为官“存信去诈”,“其身既正,不令而行”,“与其浊富,宁比清贫…  相似文献   
18.
茅屋三间,半藏农具半藏书;几薄田亩,一望春风一望雨。这是后人为颂扬清代廉吏王尔烈而作的一副对联。王尔烈是关东辽阳人,在乾隆、嘉庆年间为官。他有才而廉明,博得“双肩明月”之誉,嘉庆帝称他“老实王”。这里面有好多故事。有一年,王尔烈从江南主考回京。嘉庆问他:“老爱卿家境如何?”他答:“臣家有茅屋三间,里面半藏农器半藏书;还有薄田数亩,那是一望春风一望雨啊!”嘉庆欢喜地说:“老爱卿为官清廉,朕是知道的。”想了想又说:“这么办吧,你离京去安徽铜山,掌管铸钱之事,在那里任职3年,也许你就富有了。”当时,铜山设有朝廷御制铜锭的铸…  相似文献   
19.
从本期起,我们开辟《廉政能兴国千秋有妙联》专栏,通过一副副佳联妙对,述说历代贤哲、名人廉政爱民、勤政为民的事迹,借以激励今人,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把廉政爱民的工作做得更好。本栏由解放军报社原总编辑杨子才同志撰稿,每期两则。  相似文献   
20.
半夜送礼拒不纳!清廉公正!只认成绩不认钱"高悬大榜晓诸生!主考此来,专为国家选贤能。这是后人为赞颂明代清官李汰所写的一副对联。李汰博学能文,为人重操守,为官清正,不为金钱所动,受到朝廷重用。有一年,他奉命去福建担任主考官。他深知,考试舞弊,用人必滥,歹人为官,害民祸国;只有在科考中杜绝一切营私作弊行为,公平选拔人才,才利国利民。可是,就在考试头一天深夜里,他正在房间里批阅公文,却有人推门而入。李汰抬头一看,来人是一个懦弱的书生,便起身问道“:你深夜到此,有何贵干?”对方半天答不出话来。末了,只见这个书生从怀中掏出一个包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