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法律   42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一生清操如冰雪;五世励节似苍松。这是后人为明代廉吏夏原吉写的一副楹联。夏原吉,字维,祖上是德兴(今河北涿鹿)人。因发愤攻读,被荐入太学。由明太祖朱元璋选拔为户部主事,后历建文、成祖、仁宗、宣宗等五世,官至太子少傅,一生廉洁清正。永乐元年,浙西发大水,有司治理无效,成祖命夏原吉去治。他“请循(大)禹三江入海故迹,吴淞下流,上接太湖,而度地为闸,以时蓄泄”,得到批准。10余万人治水,他亲自上阵,“布衣徒步,日夜经划,盛暑不张盖”,与民同劳。有人为他张伞,他拒绝说:“民劳,吾何忍独适。”历时3年,治好了水患。后浙西大饥,他又奉命赈济…  相似文献   
32.
不私亲戚,不私友朋,四海传扬贤刺史;秉公待下,秉公执法,兖州万民颂清风。这是后人颂扬梁武帝时廉吏吕僧珍的一副对联。吕僧珍字元瑜,山东兖州人。他出身贫苦,曾随梁武帝萧衍征战,任前锋大将军,数立奇功。朝廷派吕僧珍到他的故乡担任兖州刺史。他知道自己重任在肩,秉公执法肯定会得罪亲友。于是,他决定首先从亲朋严格要求做起。他有个堂兄弟原以贩葱为业,这时找上门来,想谋个一官半职。吕僧珍对他说:“我应处处秉公办事,不能徇私。你岂可妄求官职,赶快回去干本行!”为使亲朋周知,他把他们全都请来,自己花钱宴请亲友,一连十日待若上宾,在最后…  相似文献   
33.
官腔与官气     
<正>时下,有些人当了领导干部,在言谈举止中表现出官气,与群众的关系开始疏远,危害不小。这种人在说话上表现出来的官气,大致有下述几种:一曰拿腔拿调,一副训话姿态。句句不离"啊啊啊"、"嗯嗯嗯",而且故意把这几个语音  相似文献   
34.
最近,我的一位熟人从外地来京,谈及他曾去华东,游苏州园林、访严子陵钓台、观黄山云海、赏太湖烟波。游罢江南,他又北登泰山,并去荣成看了当年秦始皇游踪所至、李斯挥笔书碑的“天尽头”。我问他:“如此海逛,开支多少?”答曰:“顺便都有点能沾上边儿的公事要办,只花门票钱。”   据一位知情者侃谈,类似这样出差兼旅游,钱由公家付,“酒肉穿肠过,口念阿弥陀”的事儿,早已屡见不鲜,只是花样不断翻新。有的是成群结队,到风景胜地开会、取经,交通、住宿费用由公家报销,饱览山川秀色。上面虽明令禁止,但也只是“按下葫芦浮…  相似文献   
35.
开国功臣,一生清廉奉公;心怀淡泊,千金散给父老。这是后人为颂扬元代清官刘秉忠而写的一副对联。刘秉忠(1216-1274),又名子聪,号长春散人。他风骨秀异,少有大志,精通儒术,饱读群书。出身于官宦世家,青年时曾剃度为僧。后来与忽必烈相遇,受赏识并重用,成为其言听计从的重臣,为忽必烈开基立业竭尽心力,功名显赫。刘秉忠是忽必烈倚重的第一个汉儒,常在忽必烈左右,因为才智超群,贡献巨大,被视为开国元勋,但他却“心同野鹤”,对官爵利禄淡泊如水,依然僧衣斋食,过着出家人简单朴素的生活。因为他无正式官职,所以时人称之为“聪书记”(指他曾在寺庙…  相似文献   
36.
得宠太监威风八面,无恶不作,何曾想身首分离;铁面巡抚执法如山,就地处决,除大害青史留名。这是后人为颂扬清代廉吏丁宝桢而写的一副对联。清代后期,慈禧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便派她最宠信的太监安得海去外地活动。但按照清宫历来的祖训:太监不许私离京城40里,违者由地方官就地正法。碍于这个祖训,安得海临行前,慈禧反复嘱咐他,要秘密出宫,偷偷地回来。安得海是慈禧的心腹,他仗着深得宠信,认为天底下无人奈何得了他,所以一贯骄横,无恶不作。出京之后,他就在船上升起大旗,一路上威风凛凛,沿途官吏被迫迎送、行贿。安得海及其随从所到之处,地方…  相似文献   
37.
1995年,当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隆重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日本国会众院、参院临时全体会议演出了一场逆潮流而动的通过所谓“抗议中国进行核试验的决议”的丑剧,接着,日本政府又宣布大幅度冻结对中国的无偿援助款项。千夫所指的侵略  相似文献   
38.
1998年,抗洪斗争牺牲的英雄李向群,曾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精神旗帜,永远不会过时。”他这掷地有声的话,与那种“千金买歌舞,莫奏清苦曲”,认为艰苦奋斗“已经过时”的论调绝然对立。  相似文献   
39.
姓字播弦歌,韦白以来成别调;功名起刀笔,萧曹自古是奇才。这是颂扬明代清官况钟的一副对联,见于苏州况钟祠。作者是清代文人梁章钜。联内的“韦、白”,指的是唐代做过苏州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萧、曹”是指汉代萧何、曹参。作者将况钟比美这4个流芳千古的历史名人。况钟(1383——1443)字伯律,江西清安人。48岁时,他被任命为苏州知府。当时苏州赋役繁重,地方豪猾竞为奸利,最为难治。他一上任,猾吏便环绕着请他批奏牒。他装做无知,问张问李,按他们的要求办。日后,他召集这群猾吏说“:那日某事宜行,你阻止;某事行不得,你强要办。你们舞文弄…  相似文献   
40.
艰苦奋斗与“周期率”抗战时期,黄炎培去延安,与毛泽东谈及中国漫长历史的发展演变,他说:“‘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初兴后亡的“周期率’。……希望找出一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