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7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8篇
中国共产党   16篇
中国政治   45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杨烨 《人民公安》2008,(13):32-34
为何要提前离开?甚至向警方隐瞒?徐翔身上的疑点越来越多。经调查,侦查员找到了案发当晚徐翔的一些物证,经查与饭店窗台上另一种痕迹相吻合。  相似文献   
32.
街头流动橄榄绿──上海巡警一周年巡礼杨烨1992年一个普通的冬日,大阳刚刚升起,细心的上海市民发现,本市黄浦、静安、徐汇三区的主要道路上出现了臂佩巡警标志的新警种警察。人们睁大眼睛,注视着这支年轻的队伍。队伍已豪迈起步。短短一年来,全市巡警共处置各类...  相似文献   
33.
在上海外滩黄浦路15号,有一幢气势恢宏的灰色小楼。这就是上海证券交易所,它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象征。 守卫这幢地位举足轻重的小楼的,只是一群普普通通的保安员。他们就是上海保安服务总公司证券中队,有124名队员。 1990年11月中旬的一天,9名保安员作为第一批证券王国的守护神。进驻上海证券交易所。他们能否胜任?证交所的领导心里七上八下,而保安公司的老总们却成竹在胸。  相似文献   
34.
杨烨  王道云 《德国研究》2008,23(2):17-23
二战结束后,战败的德国在特定的国内外背景下,外交呈现出倚重多边外交实现国家利益,体现国家价值的发展趋势。其最鲜明的特征是明确拒绝对民族自我利益的狭隘关切,通过广泛协商和普遍合作来实现国家外交目标。本文力图通过对战后德国多边外交风格背景和成因的分析,结合德国在欧盟、八国集团和联合国三个多边国际机制中外交特征的案例分析,揭示德国多边外交风格形成和转型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5.
广东省汕头市的“徐闻事件”同样在上海市公安局引起广泛反响,广大公安民警在为那几个“ 110”处警同行唏嘘感慨、由衷惋惜的同时,无不谈到了民警救助技能培训的重要性:如何才能做到危难之处显身手?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上海市公安局政治部教育训练处处长郑万新以及一些每天巡逻于大街小巷、直接担负“ 110”接处警的交巡警们 (上海的交警和巡警已于 1999年 4月 1日起合并,称为交巡警,维护街面的治安、市容和交通秩序,发生在街面的“ 110”报警,由交巡警先期处置 )。   郑万新处长说,“徐闻事件”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公安教育培训和…  相似文献   
36.
自去年底开始,从白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进口的钢材数量激增,导致我国钢材进口大幅增长。其中尤应关注的是,我国长期具有价格竞争优势的冷热卷板、钢坯等中低端产品,成为进口激增的主体。这一态势若得不到及时有效扭转,我国恐怕将从‘世界  相似文献   
37.
陈元高:马路交响乐指挥杨烨“嘀嘀.嘀嘀嘀!“叮铃铃,叮铃铃!”汽车如流、单车如潮,人群如海。一清早.地处上海市南北交通咽喉的闸北区马路上:一支声形并茂的立体交响乐又奏啊了。陈元高,上海市闸北公安分局交警支队的支队长便是这支响乐的总指挥.陈支队长中等个...  相似文献   
38.
另一种辉煌     
另一种辉煌忻文柯,杨烨花圈,灵枢,哀乐。人们含泪默默向死者──一个12岁的女孩告别。人丛中,竟有一大半是着警服的公安干警,这些素以刚强者著称的铮铮汉子,此时也将柔情局现。女孩双目紧闭。她不会想到会有那么多警察叔叔来为她送行,而她微微上翅的嘴角又似说明...  相似文献   
39.
一王建云驾着三轮摩托车,一路欢快地驰骋在金山县的阡陌小道上。他178米的个头,圆脸、浓发,一对灵活的黑眸闪着永不知疲倦的光,令人想起奔驰在崇山峻岭间的羚羊。初冬的风带着凛冽的寒意,王建云心中却洋溢着快乐。又一起棘手的案件水落石出,作为县公安局刑侦队...  相似文献   
40.
欧盟东扩中的"波兰现象"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波兰在入盟过程中的种种作为被称作欧盟东扩中的“波兰现象”:在入盟谈判中要价高且从不肯轻易让步 ;时常就欧盟一些重大问题出来“搅局”。“波兰现象”的形成背景 :波兰拥有成为“欧盟东扩第一国”的客观优势和条件 ;波兰几百年遭外族入侵和奴役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外交屈从于苏联的历史导致其大国抱负膨胀 ;波兰国内反对牺牲国家利益加入欧盟的呼声较强 ;伊拉克战争后波兰与美国的特殊关系得到强化等。“波兰现象”对欧洲一体化发展前景具有两方面的影响 :东扩后“波兰现象”在欧盟内部有可能会成为一种持久性的外交行为 ,并且在其他中东欧国家被扩大化 ;伊拉克战争中受到一定损害的“魏玛三角”经调整后再加上英国 ,可能成为欧盟扩大后的领导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