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2篇
法律   52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1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41.
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于1992年9月4日通过颁布的《关于惩治偷税、抗税犯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对我国刑法规定的偷税抗税犯罪做了重要修改和补充,并增加了新的罪名,使我国有关税务犯罪的立法趋于缜密。本文拟就该《补充规定》的有关内容进行探讨,以求教于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42.
共犯竞合是指共同犯罪中共犯人兼任多种共犯形态的一种犯罪现象 ,它不仅存在于以分工分类的德日刑法中 ,而且在我国主要以作用分工的共犯理论中也现实存在。对于不同共犯理论中的共犯竞合 ,其解决的方法和机能存在差异。德日刑法中的共犯竞合在于从竞合的共犯形态中选择择一共犯人形态进行定罪量刑 ,而我国的共犯竞合理论仅是为研究、了解共犯人在共犯中的不同身份以及对共犯事实的作用大小 ,进而为认定各共犯人是否为主犯或从犯服务。  相似文献   
43.
林亚刚 《法学评论》2007,25(6):123-129
由于我国现代企业制度是从计划经济转型而来,计划经济时代经济模式在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中仍然有不少的残留,反映在立法中主要表现在法律法规中相关规定的衔接以及界限不清,在司法实务中特别是经济犯罪侦查、认定、处罚中,对企业性质的认定经常发生歧义,这直接涉及对其中的从业人员违法犯罪行为的定性以及罪与非罪的界限。本文以此为探讨的核心,对其中的若干具有共性的概念、犯罪主体及其刑事责任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44.
论过失中的违法性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评析了刑法理论中违法性意识问题对影响主观罪过成立的各种学说理论上存在的缺陷 ,认为在犯罪过失罪过中 ,违法性意识或违法性意识可能性是过失罪过规范评价要素 ,无此评价 ,过失罪过不能成立。过失罪过以违法性意识或意识可能性为条件 ,符合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精神和刑事责任实质以及刑法理论 ,并具体分析了我国刑法对违法性意识的立法规定和司法中的确认。  相似文献   
45.
本文结合德,日刑法中犯罪构成的一般学说,考察了犯罪过失在德,日刑法理论中的演变过程,并分析和评价了犯罪过失在德,日犯罪论体系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46.
共同过失,是共同罪过的形式之一。虽然我国刑法中,只对共同故意犯罪的刑事责任有规定,但是,这并不是否定有共同过失犯罪的现象,基于共同过失是否应当负共同犯罪的责任 (成立共同犯罪 ),是刑法理论上一直争论的问题之一。笔者结合大陆法系立法及判例和实践,对共同过失正犯的理论和范围以及刑事责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7.
2013年11月12日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健全社区矫正制度,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社区矫正自2003年开始试点到《刑法修正案(八)》写入刑法以来,适应了行刑社会化、刑罚轻缓化的国际立法潮流,优化了司法实践中的刑罚执行结构,促使刑罚资源有效利用.作为非监禁刑罚执行方式的社区矫正,刑事惩罚的刑罚目的、社区的含义,我国的社区建设情况以及如何进行合理地危险治理值得我们思量.  相似文献   
48.
暴力犯罪的法律规定及社会原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从犯罪学角度对暴力犯罪界定的二种不同观点作一评述,提出自己的理解;对“暴力”法律形式作了概括并分类;对暴力犯罪的社会原因作了分析并提出遏制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49.
危害行为是我国刑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诸多的理论问题都是围绕着“危害行为”这一概念而展开,然而,目前在危害行为的基本问题上,仍然有不少争议,就其实行行为的标准、作为与不作为标准、不纯正不作为义务的实质根据、先行行为义务范围等,拟对几个有较大争议的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50.
等价性理论是为解决处罚不纯正不作为犯和罪刑法定原则之间的冲突而提出来。等价性与作为义务之间的关系是两个各自独立的命题,应该分别予以讨论,在作为义务之外判断等价性问题。而且等价性并非不纯正不作为犯成立的一个独立成立要件,它是不纯正不作为犯与相应作为犯在刑法非难价值上相同的结论性评价。而不应局限于不纯正不作为行为与作为行为之间的等价值性。等价性是犯罪可罚的等价性,是对行为人进行处罚的根据,而不是决定行为人正犯的等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